May 2017

第六課 禱告的榜樣 (路加福音22﹕39-42)

國父孫中山先生革命期間,有一次逃到英國倫敦,在一個主日早晨去參加崇拜的路 上,被兩個中國人誘騙被捉幽禁滿清使館。起初六,七日,沒有人知道。他在牢中無技可施,心想沒有生還的機會。在這時他想起大能的神。於是痛心讖悔,懇切祈禱。一連六,七日,日夜不斷的禱告。到第七日,他心中忽然感到安慰。有了平安,知道禱告有效,神 必施恩。於是藉著兩位送飯食的英國僕人將消息傳給他的兩位英國老師。經這兩位老師的奔波,最後被釋放出來。 1862年至1863年是美國歷史上的黑暗時期,為了解放黑奴起了南北戰爭,北政府屢戰屢敗。正在這緊要關頭,總統林肯下令勸全國的人禁食禱告神。那是1863年3月30日。而5月9日的那一仗,北軍又敗了。看來似乎神沒有聽到禱告似的。那時南方軍隊更加驕傲,決定北伐。當北軍失敗的消息傳給林肯總統時。他獨自一人在房子裡禱告神並許願說﹕神若賜他大勝,必終身向神盡忠。他又對將軍說﹕這次戰爭是為神,為正義而戰。所以,這次神必扶助,我們的將士能戰勝他們的。第二天那一戰,果然得了大勝。那一勝利就決定大局。以後北軍屢戰屢勝。這就是藉著禱告,戰爭得勝的事實。 神藉摩西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路上,遇見亞馬利人來爭戰。摩西就吩咐約書亞率領軍隊作戰。而摩西就帶著亞倫,戶珥上山去,摩西舉起手來禱告。約書亞就得勝。摩西手一放下來,亞瑪利人就得勝。於是當摩西手酸舉不起來時,亞倫就推來磐石在摩西手下一個坐在左邊,一個坐在右邊。拖著摩西的手。一直到日落。約書亞用刀殺了亞瑪利人的王及他們的百姓。約書亞這次打敗亞瑪利人完全是靠著摩西在山上舉手禱告。 得勝的秘訣在於禱告。世界上的爭戰如此。屬靈的爭戰更是要藉著禱告才能得勝。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到處尋找可吞吃的人。千方百計要破壞神的工作。叫神的百姓離開神。因此我們每天都要面對大大小小的爭戰。但是不要怕。在我們裡面的比在外面的魔鬼還要大得多。我們靠著聖靈隨時多方禱告,祈求。禱告是我們屬靈爭戰的重要武器(弗6﹕18)。 讓我們看看歷史上最偉大的一場屬靈爭戰的得勝—主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 請閱讀路加福音22﹕39-46。 這場爭戰中,主耶穌獲勝,是因他的禱告,而相反的,門徒在這場爭戰中是失敗的。例如彼得三次不認主。因為他們沒有好好的禱告,並且後來彼得的回頭,也是因為主耶穌為他祈求,叫他不至於失了信心(路22﹕32)。主耶穌給我們立下最好的榜樣。我們就從這段經文的記載,分成三方面來學習。 (一) 忠心(第39節)﹕ 這段經文一開始說﹕主耶穌『經常』往橄欖山去。在其他經文中多次提到主耶穌到山上,到曠野去禱告。這裡說他照常去橄欖山。可見他經常到山上去禱告。我們在生活中,有許多事情是經常作的。我們照常吃飯。吃完晚飯就照常拿起報紙來看,或者照常坐在電視機前面,打開電視連續劇,看完了就照常睡覺。照常起床,照常上班,上學。那些對我們重要的事,我們很自然的照常去作。但這裡的話說主耶穌照常的禱告。他每天忠心的禱告,因他看這件事是極重要的。就像我們每天作息一樣。這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如何能忠心禱告呢?就是要把禱告工作放在我們生活的首要地位,非常重要,非做不可的事。我們為什麼能天天去上班,甚至加班,為公司盡忠。是因為我們需要那筆收入。而什麼理由叫我們非禱告不可呢?有一首短詩說﹕多禱告,多有能力;少禱告,少有能力;不禱告,沒有能力。誰都要能力,誰不願作個軟弱的基督徒就必須禱告,就像我們要有氣力每天要吃三餐。禱告就是能力。禱告使我們屬靈的生命有力量,可以作聖工,面對戰爭。現今的社會裡,最容易遇見的爭戰是工作忙碌,使我們沒有時間禱告。在灣區,有許多人的工作壓力非常大。每天上班時間超過10小時,身心疲憊以致於沒有禱告生活。但曾有位弟兄作這樣的見證說,那時他工作壓力非常大。老闆給的工作期限快到。但還有一些問題尚未解決。他就花比平時更多的時間禱告。教會的教導工作他照常準備。結果發現他的問題靠著禱告,神賜他智慧解決了。如期完成他的工作。我們也常聽有些講道有能力的傳道人。他們每天花很多時間跪下祈禱。事奉越忙,禱告時間花得越多。因為能力是屬乎神的。我們的主耶穌在世上的時候,可以說是相當的忙碌。要傳道,醫病,趕鬼。整天被人群包圍著。甚至要面對那些要殺他的人。隨時要找把柄捉拿他。我們看到他常常離開人群退到山上或曠野去禱告。其實他在受洗完後出來傳道之前,就在曠野四十晝夜禁食禱告。於是被聖靈充滿。當魔鬼三次試探他時,他每次都勝過魔鬼。後來魔鬼無計可施,氣憤憤的走了。從此主耶穌滿有能力的開始他的工作。他的能力沒有人可比,因他每天的禱告生活,聖靈的能力就源源不斷的從他身上流出來。我自己也有一點小小的體會。自從我開始學習每天固定的禱告生活,感到在事奉上,特別是教導方面,從神那裡領受了能力。在每次準備主日學課程時,總覺得自己不配來作教導的工作,因為我所知的太淺薄。我只好一面準備,一面禱告。靠著神的恩典總是把講稿寫出來了。當我重新再讀講稿時,我感到稀奇,怎能寫出這些內容呢?無非是神的能力在我這軟弱的人身上彰顯了。這樣的恩典更激發我要多禱告。我們彼此代禱,願大家都能在神面前作個忠心的禱告者。每天有正常的禱告生活。 (二)懇切(第44節)﹕ 主耶穌面對要上十字架,極其傷痛。他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是極其懇切的。若從其他的福音描寫。他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禱告。而這裡說他的禱告更加懇切。一次比一次懇切。這裡如何描寫他的懇切呢?他的汗珠如大血點滴在地上。可見他是盡心竭力的禱告。 我們禱告生活除了要忠心,更重要的是要懇切。禱告若成為形式化,每天按時禱告,盡盡禱告的責任,像每天例行公事,向上帝報告完畢就了事。這就不叫禱告,乃是會報。懇切的禱告乃是從心裡發出的。神看內心。若是自己對這件事都不在乎,怎能要求神垂聽呢?你自己對這件事都不認真,怎能叫神對你認真呢?有人說﹕禱告有如在大山鑽洞。我們在這頭鑽,神就在那頭作工。一到洞穿接觸之時,就為神的大能開了大門。要看見神的能力,就要懇切的禱告。 戴德生有個愛主的母親為了戴德生的得救,天天為他禱告。甚至於出外作客,在異地也不忘為兒子禱告。有一次她離家,到兩百多里的地方作客,有一天吃過飯。她就照常為戴德生禱告。那天她關上門,跪下來求神應允她,否則不出門。那天下午,她禱告得不能再禱告下去了。這時聖靈感動她,禱告已蒙應允。她兒子已經悔改了。她立即不住的感謝讚美神。那天是假日,戴德生無聊的時候來到父親房間,找了一本書當作消遣。他讀到宗教性的地方就跳過去。但是當他讀到『成了』時,不知怎的就大受感動,就自言自語的說『成了甚麼?』。一面又自己回答﹕成就了一個完全圓滿的救贖,為我們的罪已付了贖價。不但為我們的罪,也為普天下人的罪。既然如此,我還要作甚麼呢?這時聖靈的光照進他的心中,使他大受感動,只得跪下接受救主的救恩。 戴德生不但有一位好母親為他懇切禱告,並且還有一位好姐妹。在他不小心誤拿了一本小冊子。原來是姐姐的日記本。裡面記載她立志為弟弟戴德生禱告直到他信靠基督為止。當他看到日記上的日期屈指一算。他重生的那日子正是他姐姐立志為他禱告滿月之時。 懇切禱告,如此有能力。能叫一個人生命改變。讓我們來學習。但有時我們感到無比的軟弱,為自己懇切禱告容易,為別人懇切禱告就不容易了。我們需要求神加添力量,將那施恩叫人懇切的靈賜給我們。 (三)順服(第42節)﹕ 主耶穌禱告的內容是﹕父啊,你若願意就把這杯撤去。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若看別的福音書,主耶穌接連三次都作一樣的禱告。可見他是何等的爭戰。按他的意思是希望免去這杯。這是什麼杯呢?我們若讀主耶穌被釘十字架後,曾說﹕父啊,父啊,為何離棄我?因為主耶穌當時擔當了世人的罪孽,以致於聖潔的神必需掩面不看他。從來沒有與父分離的主耶穌,這時必需受分離之痛。這是主耶穌想要避免的苦杯。但是他緊接著郤是完全的順服,因為他深知道,他到這世上來的目的就是為了這一刻。所以,他說﹕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否則救贖之功就無法完成。因他一人的順服,使得眾人都因他而得以稱義。 當主耶穌願意順服後,就有天使從天上來顯現,加添他的力量,使他走向十字架;因他的順服,神就叫他從死裡復活,戰勝了死亡的權勢,這場爭戰最終主得勝了,得到最高的榮耀。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屬於主的了。 神的旨意雖然標準很高,但我們只要願意順服,放下自己的意思,神必要負責。他必加添力量,叫我們能遵行他的旨意,並且使我們能與他一同享榮耀。順服是一件很難的功課,是因為人的自己太強,沒辦法放下自己的意思。總想自己作主。但我們若認識到自己的能力,非常軟弱。唯有神能。就可以順服了。摩西在埃及的四十年可以說自己最強的時候。他在埃及皇宮受最好的教育,他以為自己很行。他靠自己想要救自己的同胞。看到埃及人打他的同胞,就把那埃及給人打死。他以為沒有人知道。後來郤發現這件事被知道了。他有性命的危險。於是離開埃及。在曠野牧羊40年,在這40年,他認識自己是不能的人。因此當神呼召他去領以色列民出埃及時,他推說他不能。而神郤讓他知道他不能,但神能。當他順服後,神的能力就藉著他顯出來。 所以,我們學習順服,最重要的是要認識自己的不能,而有心願意照神的旨意去做。神的能力就要彰顯在我們這無能的人身上,將一切榮耀歸給他。 今年佈道所即將成立教會,我們都要為這件事忠心的在神面前禱告,懇切的在神面前尋求他的旨意。我能作什麼?並且放下自己,順服神的旨意。雖然我不能。但神的旨意要我獻上的,我就交在神的手中,讓神的能力藉著我們的禱告,使這佈道所成為榮耀神的教會。 討…


第五課 禱告的目的 (歌羅西書1: 9-12)

A、 引言 ﹕ 今天要講的題目是禱告的目的。我們中間有誰是很喜歡禱告的請舉手。我是很怕禱告的人;我怕禱告有很多理由。 第一、我覺得不好意思在人前禱告。 第二、我覺得有重要的事才禱告,否則不要去麻煩神。 第三、我覺得事情應該用人的理智去解決。光禱告沒有用,而且浪廢時間。 你們對於我的理由是否有同感?你們覺得我的理由正確嗎?事實上,這些理由都不正確。我們都知道禱告是和我們的天父說話。兒女和父親講話是不需要華麗的字句,只要帶著一個真誠的心就可以了。我們每次去到神的面前,總是帶著自己認為非常重要的事,因為我們覺得小事情自己可以解決,無需要勞動神。我說兩個見證。 第一個見證是我小弟信主之前的。他總認為神是信則有,不信則無,所以每次和他傳講耶穌,他總是不冷不熱。有一次他修理水龍頭,修了半天,水還是在滴。他既焦急且不耐煩,因他趕著要外出。我們的媽媽就叫他禱告求主。他回答這是發什麼神經,這種事神是不會處理的,結果他又花了近三小時,水還是一滴滴的流下來。終於,他喃喃自語的求神,不到15分鐘,他高興的喊說﹕修好了,修好了!你們的耶穌真是了不起。 第二個見證就是發生在我們的許姐妹身上。她每個週五都來參加查經的。有一個週五她很心急因她下班後要趕去接另一位姐妹一同去參加查經,可是她的工作一直無法完成,已經花了五天找這個電腦蟲,她知道她不能再拖,無論如何必須在這個晚上完成。她知道一切都按著情序下來,就是不明白到底那裡出錯。眼看著7:30了,情式就是不運作,心裡就急著禱告去。她說﹕『當我禱告完一抬頭,我發現在螢光幕上有一個小紅點在不應該出現的地方閃著,我馬上把那小東西挪走。結果,情式馬上運作。』那天晚上,她比任何人都興奮,因為得知主聽了她的禱告,因為馬上可以去接另一位姐妹,因為可以去參加查經了! 從這兩個見證我們知道神是無所不在,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神垂聽我們的禱告。在基督徒的靈命成長中,禱告尤為重要。禱告不但不會浪費時間,而且經過禱告後才做的事情往往是事半功倍。 現在有一個問題﹕禱告是要神聽我的呢?還是我們聽神的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歌羅西書1:9-12 因此,我們自從聽見的日子,也就為你們不住的禱告祈求,願你們在一切屬靈智慧悟性上,滿心知道神的旨意;好叫你們行事為人對得起主,凡事蒙他喜悅,在一切善事上結果子,漸漸的多知道神;照他榮耀的權能,得以在各樣的力上加力,好叫你們凡事歡歡喜喜的忍耐寬容又感謝父,叫我們能與眾聖徒在光明中同得基業。 在第9節經文有一個重點,就是知道神的旨意。因此,我們自從聽見的日子,也就為你們不住的禱告,願你們在一切屬靈的智慧悟性上,滿心知道神的旨意。可見禱告與神的旨意是緊緊相連的。第九節『因此』,這個因此在原文是 for this reason 『為這原故』。什麼原故呢 ?原來歌羅西教會的弟兄姐妹自從聽見福音真理後,無論在信心和愛心上都非常的堅定。這麼好的信徒、使徒為什麼要不住的為他們禱告呢?可見在靈命的追求上,永無止境,絕不可自滿,歌羅西信徒的靈命很好,保羅尚且為他們禱告。反觀我們自己的靈命,在信心和愛心都那麼的軟弱、是否更應該不住的禱告來到主前?使徒不住的為歌羅西的弟兄姐妹禱告祈求些什麼呢?使徒禱告祈求為要歌羅西的弟兄姐妹知道神的旨意。如何知道呢?在一切屬靈的智慧與悟性上。智慧是講原則,悟性是講原則的應用。我們不但懂屬靈的原則,更要如何在日常生活裡運用這些原則來行事為人。這就是屬靈的悟性。懂得屬靈的智慧和屬靈的悟性,這就是神的旨意。保羅不但為歌羅西信徒求要他們知道一點點神的旨意,乃是滿心的知道,乃是心思裡充滿了神的旨意,對神的旨意明白得一清二楚。滿心知道神的旨意有什麼目的呢?這個目的就是在第十節裡說叫我們行事為人對得起主,凡事蒙他的喜悅。原文的意思﹕我們的一切行為表現,處事對人在主的眼光裡是有價值的,能夠令他喜悅的。正如保羅對以弗所人所說的我們行事為人要與所蒙召的恩相稱(弗4﹕1)。那麼我們行事為人如何對得起主,蒙他喜悅呢?有四方面的表現﹕ (一)結果纍纍﹕ 原文”結果子”是個分詞。在一切善事上結果子,意謂在許許多多的善事上結果子可以說得是結果纍纍。一個滿心知道神旨意的人,在他的行事為人定必結滿善果。我在信主前,常與我婆婆開冷戰。無論她對我百般好,我總是有藉口將她的好意變成虛假。我到三藩市去上課,她總會提醒我多帶一件外套。她的原意是免得我晚上下課等公車時著涼。但每次我都會說我知道啦,你不要煩我。並且我常覺得有婆婆在非常不方便,總覺得被監督著,總希望她早日離世。但在信主後,神讓我知道我這種態度是不合神的旨意。我要存感恩的心待婆婆。前一陣子,婆婆生病使我們好擔心,我和小孩一起禱告求主使她平安。心裡對她滿是感恩,如果不是她幫我看顧著小孩,我那能去教會服事?我更想到以前小孩在嬰兒期,我厭煩帶孩子時,她總是替我把小孩帶開讓我休息。她的好處接踵而上,使得我不得不在神的面前悔改,求主真的加添她的壽歲,好叫我有回報虧欠她的一切。我這種感恩圖報的心是因為知道神的旨意所結出的果子。 (二)多知道神﹕ 神渴望我們多認識他,如何多認識他呢?我們一定要照著他的旨意來行事為人。這樣我們在經歷上便漸漸的多知道神。信心的偉人都是最認識神的人。中國內地會的創辦人戴德生有一次與一位中國同工下鄉傳道,忘了帶便當(飯盒),中午時他們在涼亭休息時,戴德生便帶領這位同工謝飯。謝飯完畢後,正好有一個賣粽子的人路過涼亭。戴德生相信神必供應他們的需要,他便照著他的旨意祈求,結果讓他的同工經歷神是位又真又活的神。這個經歷使他的同工對神的信實有更多的認識。認識神的過程,不能一步登天,是慢慢的,漸進的。神喜悅我們在遵行他的旨意的過程認識他,經歷他。 (三)力上加力﹕ 我們知道神的旨意後去行事為人,我們便會經歷神在各樣的事上加力量。這些力量是神所賜的,能使我們凡事歡歡喜喜忍耐寬容。忍耐是對事,寬容是對人的。這兩樣的美德是當要神加力量給我們才能行出來。當我們遵行神的旨意,神的力量定必賜給我們。使我們不但忍耐寬容,而且是歡歡喜喜的。何等奇妙!惠頓大學校長說過一句名言﹕我們往往太早放棄…


第四課 立志讀經(斯7:10;尼8:1-12)

我的朋友有個女兒已經上初中了,才開始學溜冰。因為她實在熱愛溜冰,嚮往將來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會,她媽媽考驗她是否真有這心志就要求她學業成績要保持優良,也不能停止鋼琴的學習。結果發現她真的達到了這個要求,不但如此每天早晨四點鐘就要起床,準備到舊金山去上溜冰課,下課後再趕回 Fremont上課。她竟然樂此不倦,作父母的只好陪她付出一切的代價。如今一年多了,她的確有良好的表現。 作生意的,在開始創業之前,一定先要計算計算。若知道這生意是穩賺,必會盡其所能的付上一切代價努力經營。我也聽說有人投入股票生意,每天早上四點鐘趕在紐約開市之前起床預備,我們知道股票生意像賭博,不是穩賺。人對今生暫時不定的財富都能如此認真的投入,何況永生的產業,豈不是更應該認真的考量考量嗎?上一課我們所說的義人的路是蒙福之路,是要存到永永遠遠的。這是穩賺的必需藉著讀經,晝夜思想神的話,要達到這個目標其實不難,像這位喜愛溜冰的女孩子,只要有心,就願意付出代價。我們若立志讀經,神必幫助我們,並且我們必會看到成果,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不斷的吸收水份,這棵樹就能健康的成長,葉子也不枯乾,生命越來越豐盛結滿果子。 今天我們要來看聖經裡舊約的一個人物,因為他的立志讀經的結果,帶來當時以色列人靈命的大復興。這人叫以斯拉,他是大祭司亞倫的後裔,他不但是祭司也是文士,聖經描寫他是從巴比倫回歸耶路撒冷。他是敏捷的文士,通達耶和華以色列神所賜摩西的律法書。以色列得到神所頒佈的律法,卻沒有按照律法去遵行,隨從外邦人去拜偶像,一而再再而三的惹神發怒。最後神把他們交在巴比倫的手中,聖殿被毀,殿裡的器皿以及百姓一起被擄到巴比倫,後來巴比倫被滅亡,波斯興起,神在波斯古列王時感動王下令由所羅巴伯帶領以色列人回歸重建聖殿,到亞達薛亞王時又再一次回歸,這次由以斯拉帶領,回去教導以色列民律法。 斯7:10 以斯拉定志考究遵行耶和華的律法,又將律法典章教訓以色列人。這裡說以斯拉定志考究遵行,想必以斯拉這位文士是喜愛耶和華律法晝夜思想的人。他下定決心要仔細研究查考神的律法,因此他通達耶和華的誡命。亞達薛西王就下旨要以斯拉帶領以色列人,祭司,利未人凡甘心願意的回耶路撒冷去教訓百姓明白律法。以斯拉這次回歸耶路撒冷因他自己生命的見證感動了百姓為他們娶外邦女子為妻的罪悔改,立志遵行神的旨意。 到亞達薛西王20年第三次回歸,由尼希米帶領回去修城牆,修好後以色列民立志明白神的律法,開始了一個讀經大會,記載在尼 8﹕1-12,在這個讀經大會裡,我們看到以色列人有﹕ (一)讀經的心志﹕ (a) 第一和第二節指出以色列人從自己所住的城來到水門前的寬闊處聚集,這些人是什麼樣的人呢?聖經說﹕聽了能明白的人,包括男的,女的,老的,年青的,只要是十幾歲青少年就能明白,就像主日來到教會的會眾,這些人數一定相當多。但這裡說他們如同一人聚集,表示他們有相同的心志。他們請以斯拉唸神的律法給他們聽,是由於他們的主動要求,不是出於勉強,乃是自己甘心樂意的聚集來聽神的律法。我們讀經就是要學習他們這樣的心志。 (b) 第三節他們聽了以斯拉讀神的律法從清早起一直到嚮午,並且是聚精會神的側耳傾聽,在 8﹕13,18那裡告訴我們,這讀經大會不是只有一天的熱度,乃是每天如此。讀經就是需要下功夫,不是一天兩天乃是天天的事,並且要認真的讀和側耳傾聽。去中國大陸培訓的傳道人回來給我們的分享是那裡的弟兄姐妹就像這裡所描寫以色列人的渴慕神的話。傳道人講完了,他們還不肯走,要求再繼續講,並且他們對聖經非常熟,老師台上講一句,台下就接著背下去,可見他們平時就是在讀經上下了工夫,因有了心志就肯下工夫。 (c) 第四節以斯拉站在為這事特備的木台上,因著他們的立志就產生行動,乃是有計劃有安排。他們考慮人多,要使人人都能聽得清楚,一定得請講員站在高處,於是就特別為這事製造了講台,可見他們對這事是非常慎重的預備。照樣,我們每天的讀經也要慎重其事,最好是選定一個固定的地方能好好安靜讀神的話。 所以我們從第一至第四節知道學習讀經先要立下心志,在時間上最好是清晨,也就是一天最好的時刻(或許不一定是早晨),天天固定的時間,並且選定一個固定的地點能讓自己專心,安靜的一個角落,如此養成一個習慣,讀經就成為每天必須的,像吃飯一樣。 (二)讀經的心態﹕ (a) 在第五節當以斯拉將律法書一展開,民眾就都站起來。我想起小學時每天上課前大家坐在座位上等老師進來。當老師進來時,班長就喊叫起立敬禮坐下的口號,這是尊師重道。我曾經作過陪審員看見法庭上也是如此,當法官走進來時,全體人包括原告,被告,律師,陪審員都站起來,等法官坐下,其他人才可坐下。這是對法官所代表的法律權威的尊敬。以斯拉將律法書一展開,會眾面對律法書如同面對耶和華神,怎不肅然起敬。我們讀經就得用這樣的態度來讀,因為這書上寫的都是神的話,是神對我們說話,對老師都應當恭敬,何況對萬軍之耶和華神呢? (b) 在第六節以斯拉帶領以色列民來到神面前,以稱頌神來開始敬拜神。百姓都亞門亞門的低頭面伏於地,乃是五體投地的敬拜,是謙卑順服完全投降。讀經很需要謙卑順服的心,驕傲的人聽不進去神的話,自以為是的人心中無神,目中無人。他們以為信耶穌的都是一些老弱婦孺。無能的人。他們自以為聰明把神的話當為愚拙不可信。但詩人大衛卻說,我的心不狂傲,我的眼不高大,重大和測不透的事我也不敢行,我的心平靜安穩,好像斷過奶的孩子在他母親的懷中,我的心在我裡面好像斷過奶的孩子,不能再依靠吸奶。唯有依靠媽媽按時的餵養,我們來到主前仰望我們的主,用神的話語餵養我們就如同沒有神的話語就活不下去的態度,完全的順服,就能像詩人一樣說 “你的話將我救活了,我在患難中因此得安慰”(詩119﹕50)。 所以我們每天讀經時的態度就是要尊主為大,謙卑的來依靠祂的話語。甚至要感到今天我若沒有神的話語餵養我,我就活不下去。如此必能得飽足成為一天的力量。 (三)力求明白﹕…


第三課 喜愛讀經 (詩篇第一篇)

下星期五是我們農曆的除夕,星期六就是大年初一了。過年的時候,最喜歡的是什麼?有一剛會認字的孩子,跑進廚房,對忙著準備年晚飯的媽媽說﹕媽!媽!大門上的福字倒了。媽媽聽到了,高興得不得了。她不是高興孩子會認字,她是因為孩子說﹕福倒(到)了,福倒(到)了!媽媽盼望新的一年福能來到這家裡。因為福就是一切好事,美事,喜事的總合。 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都盼望在這新的一年開始,也有福來到。使你和你一家人都成為有福的人。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如何成為有福的人。 我們基督徒所信的神,我們稱祂為『天上的父』,祂就像我們的父母,是嚴父慈母,也可能是慈父嚴母。那個愛兒女的父母不去管教他們。那些管教中是帶著父母親的愛,所謂『打在兒身上,痛在娘心上』。所以神對人的慈愛與公義是分不開的。所以在聖經裡,警告中有祝福,祝福中有警告。神愛人也警告人,神要賜福給人也警告人當注意的事。我們來看一段經文看神要給你什麼福氣。請打開詩篇第一篇。我們一起來讀。 一、兩條道路﹕ 詩篇第1篇第6節﹕耶和華知道義人的道路。『知道』兩字有些譯本翻為看顧,有些翻為賞識。所以,你可以把第6節讀作耶和華看顧義人的道路,或耶和華賞識義人的道路。而惡人的道路是走向滅亡。你聽這話像不像父母對兒女的口氣。父母教育兒女告訴他們人生中常常要面臨是非善惡的選擇,就好像在三叉路口一左一右,你要往那一條路去呀?第6節神指出惡人的道路是自趨沉淪滅亡。其實人的滅亡是因為人自己的罪。在第4節經文中惡人的結局像糠秕一樣被風吹散。農夫在碾米之後用簸箕一揚米落在籮筐裡,糠秕就任由風把它吹散。沒有人在乎它。但是一粒米落在地上,農夫可能還會彎腰把它拾起。惡人的結局就像糠秕滅亡也沒有人顧念。你想那多麼可怕。但是第6節指出另外還有一條道路,是耶和華神所知道,所看顧,所賞識的義人之路。神並不希望人走向滅亡。所以,指示出一條用神的愛開出來的一條路。約翰福音第三章第十六節﹕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所以選擇走這條路的人,神要稱他為義人。他不但不會滅亡反而會得到永生。 神說選擇義人道路的人是有福的。神用一棵果樹來描述有福之人的現象。有福的人呀,好像一棵栽栽小溪畔的樹。它的根受到溪水的滋養,不但健康而且穩固紮根在土中。到了時候就會結出豐富美好的果子。因為有健康的根基,葉子不枯乾,也不會隨便的凋零。人如果像樹一樣找對地方能得到美好的養份,不但生命越來越豐盛,生活也有結果。聖經說﹕凡他所作的盡都順利,也就是說這人是事事如意,件件稱心。這不是我們人人想得的福氣嗎?這是指在世的時候,神不但在現世享福而且在永世中有永生與神同在是沒得比的。 二、蒙福之道﹕ 有兩條路放在我們面前,一條惡人的道路,一條義人的道路。那一條是蒙福之道?如何能走上去呢?我們來讀第1-2節﹕ 第一節不從,不站,不坐 第二節唯喜愛 應當作的第一件事,就是『離棄罪惡』。其中有三個不字。第一個不﹕不從惡人的計謀。不要隨從或聽從邪惡之人的計謀,也就是說我們在思想上不犯罪,要遠離罪惡。聖經上說不給魔鬼留地步,得機會。 第二個不﹕不站罪人的道路,就是不參與,不插足罪人所走的道路。不與他們一般見識,也就是說我們的舉止行為要與世人不同,要能分別為聖。 第三個不﹕不坐褻慢人的座位。不要參與侮慢上帝之徒與他們同夥,同流合污,成為他們的一員。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由以上三個程次表現罪惡在人心發展的三個進度。先由思想計謀,進而道路行動,再來就是坐在群中完全成為罪惡人中的一份子。 這是消極的三不,神也指出一條積極的方向,就是第二節﹕唯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 神的應許現在放在我們前面。這是一條蒙福之路,走在其上的是喜愛耶和 華律法的人。耶和華的律法也就是神的話,俱體的來說就是我們的聖經。因為聖經都是神所默示的,都是神的話。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 預備行各樣的善事。這是神心意的顯明與啟示。 詩篇第119章第9-11節 ﹕少年人用什麼潔淨他的行為呢?是要遵行你的話!我一心尋求了你;求你不要叫我偏離你的命令。我將你的話藏在心裡,免得我得罪你。 聖經中的詩人說﹕你的言語,在我口中比蜜更甜。 又說﹕你的話,比蜂房下滴的蜜甘甜。 嚐過蜂蜜的人都知道。它的甘甜沒得比。難怪西方人叫自己的妻子Honey,蜜人兒,多甜,多可愛呀。 有時說﹕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烏黑之夜,走在山中的小徑。忽然天上的烏雲散去,銀色的月光照在路上。我們就能辨別方向不至於迷路。手中的燈籠照在我們腳前。我們就不至於失足。神的話是我們人生道路的光與燈,多重要呀! 詩人又說﹕我愛你的命令勝於金子,更勝於精金。…


第二課 信徒地位 羅馬書5﹕1-11

最近很受歡迎的電視連續劇『還珠格格』,故事講到清朝康熙皇帝年間,有一小姐名叫紫薇。在母親臨終時交給她一把扇子和一卷字畫是她父親的親手筆,要她帶去找她父親。原來她父親就是當今皇帝。在她尋找父親時舉目無親,遇見了江湖女俠小燕子以及一群江湖朋友。她與小燕子成了好朋友。這些朋友很願意幫她找到父親。在皇帝出來打獵時要去見皇帝。但需越過很高的山,弱女子紫薇是辦不到的,只好讓小燕子獨自帶著兩件信物去。結果被箭射傷,帶回宮中療傷。在胡打亂著的當兒,皇帝認定她就是他的女兒,也就是公主,當時稱之為格格。小燕子當起格格。一方面很新鮮。一方面郤很擔心。遲早她是要失去這公主的位子,並且連命也要失去的。她雖然有了公主的地位,但是郤不快樂。 今天我們在座的弟兄姐妹,我們都得到一個寶貴的地位,我們都是神國的王子與公主,你是否快樂呢? 讓我們來看一段經文﹕羅馬書第五章第1-11節。 這段經文一開始說﹕『我們既因信稱義』。原來,我們信主的人都因信稱義了。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思想的主題『信徒的地位』也就是因信稱義的地位。 一、過去—不義﹕ 但是我們在信主以前是處於何等地位呢?真的配作神國的王子,公主嗎?配稱義嗎?在辭典中對『義』的解釋是(1)行事得宜者,(2)善,(3)正理,正道,(4)公正,慷慨,樂助,好施。從這些定義看來,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 。唯有神是義者,人都是不義的。 第六節說到,我們是軟弱的。在神的義面前,我們實在軟弱,行善無力,神說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逼迫你們的禱告。多少時候,我們就是無法作到,施捨也不容易。聖誕節前,商店門口的救世軍募款,有多少人去投下金錢呢?神要我們行公義好憐憫,多少時候,我們專顧自己的事,自私自利,塞住憐憫的心。 第八節說,我們都是作罪人的。人常該作的作不到,不該作的偏去作。面對罪惡的引誘時,沒有力量去抵擋。賭徒明知道賭博害處不淺,但傾家盪產了還要去賭。把指頭砍斷了,仍經不起誘惑,想盡辦法,非賭不可,真是可憐。人很容易說謊,說了第一個謊後,要用第二個謊去遮蓋,如此下去無法不說謊了,人真是罪的奴僕。 第十節說我們是作仇敵的,罪使我們無法與神和平共處,反倒背道而馳,惹神忿怒。不但如此,我們愛世界,拜金,拜偶像,不信神,與神為仇,成了可怒之子。像以色列民蒙神恩典,用大能的手將他們領出埃及,一路上雲柱火柱帶領他們,供應他們。他們郤一路埋怨,棄絕神。甚至造金牛犢去拜。後來又隨外邦人拜偶像,神的震怒在他們身上,我們以前也是棄絕神,不信神的時候都是神的仇敵,都是滅亡之子。 但感謝神,祂憐憫的大愛,『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二、現在—稱義﹕ 現在神使耶穌基督降世為我們開了一條路,叫我們能與神和好,使我們因信稱義。 (1)在羅馬書4﹕25耶穌被交給人是為我們的過犯。復活是為叫我們稱義。羅5﹕6 因我們還軟弱的時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為罪人死。羅5﹕8-10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我們作仇敵的時候,且藉著神兒子的死得與神和好。既已和好,就更要因他的生得救了。 從這幾節聖經看到,我們的稱義是因信耶穌的死,是為我們的罪死。他復活是為叫我們稱義。我們所能作的就是接受主耶穌基督已經為我們成就的救恩。不是靠我們能行善(無法行)乃是靠主耶穌的寶血。他為我們付了重價。 (2)我們因信就可以稱義。這稱義是甚麼意思呢?羅4﹕3說亞伯拉罕信神,這就算為他的義。羅4﹕23,24算為他義的這句話,不是單為他寫的,也是為我們將來得算為義之人寫的。就是我們這信神使我們的主耶穌復活之人。所以稱義就是算為義。例如說甲兄欠乙兄一百萬元,無力償還,告到法官那裡。幸好甲兄的好友慷慨解囊。願意替甲兄還清債務。於是法官就算甲兄已還清。同樣的,我們犯罪。罪的工價乃是死。只有死才能還清罪債。而義者耶穌基督已經為我們死。還清了我們的罪債,只要我們信他,神就算我們為義了。再也沒有人能控告我們。羅8﹕33,34 誰能控告神所揀選的人呢?有神稱我們為義了。誰能定他們的罪呢?有基督耶穌已經死了。而且從死裡復活,現今在神的右邊,也替我們祈求。我們成為神國的王子,公主。這地位是沒有人能奪去的。 (3)我們是何等的蒙恩啊:(a)藉著主耶穌所付的代價,使我們與神和好。(b)我們的罪,因主耶穌所流的寶血得以潔淨。(c)神賜下聖靈給我們(d)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裏。這愛是藉著主耶穌基督為我們死向我們顯明了。(e)並且藉著主耶穌的生,我們有得救的把握。我們從可怒之子成了蒙愛之子。 保羅將這因信稱義之理向我們闡明。因他自己親身體驗這因信稱義的恩典。他在蒙恩之前,是逼迫基督的可怒之子。他到處捉拿基督徒下監處死。有一天他正要去捉拿基督徒的路上,被主的大光光照。見到復活的主向他顯現。他仆倒在地,悔改信主,主就差他去傳揚復活的主。他深感神的愛神的憐憫。在提前1﹕15,16 說到,基督耶穌降世,為要拯救罪人。這話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在罪人中,我是個罪魁,然而我蒙了憐憫,是因耶穌基督要在我這罪魁身上顯明他一切忍耐給後來信他得永生的人作榜樣。我們今日成了何等的人都是蒙了神的恩才成的。 三、將來—成義 (1)信徒因信稱義是因主耶穌為我們還清罪債。在神面前,我們被算為義人。是否就不再犯罪呢?不然,我們偶而會被過犯所勝。雖然神應許我們,只要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但是我們可能會感到灰心問自己,怎麼我還在犯罪呢?保羅在羅馬書5﹕2告訴我們有一個盼望,就是盼望神的榮耀。這榮耀又是什麼呢?在加5﹕5說,我們靠著聖靈,憑著信心,等候所盼望的義。我們的盼望是神的義。我們原本不義,如今藉著耶穌基督被算為義,並且將來我們可以成義。這個榮耀的盼望在羅馬書第8章描寫得特別清楚。第8章18節﹕我想現在的苦楚若比起將來要顯於我們的榮耀,就不足介意了。第21節﹕但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脫離敗壞的轄制,得享神兒女自由的榮耀。第30節預先所定下的人又召他們來,所召來的人又稱他們為義,所稱為義的人又叫他們得榮耀。這幾節經文說到我們被稱義的人都要得榮耀,就是脫離敗壞的轄制,得享神兒女自由的榮耀。我們活著的時候之所以犯罪是因我們的身體是從亞當遺傳來的,是會犯罪的身體。而將來主耶穌再來時,我們都要復活,身體要改變。神要給我們一個榮耀的靈體,不再犯罪。這就是在羅馬書 5﹕10所說的,我們要因主耶穌的生得救。林後1﹕10他曾救我們脫離那極大的死亡。現在仍要救我們,並且我們指望他將來還要救我們。這是何等榮耀的盼望,我們必要永遠得救。 (2)我們有這盼望,對這短暫的今生就有不同的看法。我們就要歡歡喜喜的,雖然會遇到苦難,但在苦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第五節說盼望不至於羞恥。因為這盼望是榮耀的,是必得的。保羅就是一個在患難中歡歡喜喜的人。他與西拉有次在旅行佈道中被猶太人逼迫,用棍打,下在監裡,半夜時,他們在獄中禱告,唱詩,讚美神。結果地大震動,監門被震開,囚犯鎖鍊斷開。保羅在事奉中,遭遇許多的患難,受凌辱,逼迫。但他仍以為大喜樂,並且寫信給弟兄姐妹要喜樂,因為主來的日子近了。暗室之后蔡蘇娟更是作了美好的見證。他生於清朝末年,出身名門望族,但榮華富貴不能滿足她心靈的需要。到她就讀女子中學時,信了主。信主之後遭家人的逼迫,忍受一切冷嘲熱罵,百般侮辱。但她仍堅信她的主。畢業後,前後帶領母家及家人共五十五人歸主。到41歲那年,得了奇病,百藥無效,身上巨痛,又不能見光。從此在暗室中生活了五十三年。她在病床上寫了第一本書叫《暗室之后》,翻譯成三十幾種語言,因讀這本書信主的不計其數。有許多人看了書,不惜千里而來探訪她。來者不拒,接待他們,向他們談道,病床變了她的宣教工場。她在暗室裡,不出門戶就吸引了萬人來歸主。到她病弱無法談道只能握握手。那些人都靈裡得到滿足。她在病床上所作的比一般健康的人還大。在最後八個月,那位服侍她的姐妹受她的培訓,造就她成為主的工人。暗室之后最喜愛的經文就是羅馬書第八章,她實在是歡歡喜喜盼望神的榮耀,並且以神為樂!…


第一課 課程簡介

親愛的弟兄姐妹,歡迎你來到這個成人主日學”信徒造就班”,我們將要在這十四個禮拜中一起來學習神的話。這個課程不只是叫我們在神話語的知識上長進,更重要的是要使我們的生命改變,靈命得以成長。個人與神有親密的關係,與人也有良好的關係。就像路加福音所描寫主耶穌的智慧和身量(或作:年紀),並神和人喜愛他的心,都一齊增長。[路 2:52] 一 課程的重要 一個新生的嬰孩需要成長,成長有許多條件,最重要的是靠食物。新生的嬰孩首要靠喝奶才能慢慢的長大。初生的信徒若要靈命長大,非要喝靈奶不可,才能漸長。靈奶乃是神的話語。信徒造就班是為了剛受洗的弟兄姐妹而設,使他們透過神的話語,使自己與神的關係,自己與教會,自己的身體與責任都有個初步而重要的認識。透過這些基本而重要的認識,使我們日後在神的道路上走得穩當。這個課程的最大目的是盼望每位學員都能學習過一穩定的靈修生活,(意即每天都有禱告和讀經的生活)。每天與神相交,透過禱告和讀經(如同呼吸和進食),靈命才會日漸長大。很多信徒信主多年,靈命仍然在原地踏步,就是沒有每天的禱告和讀經,以致他的生活和事奉注定失敗,不能榮耀神。所以這個課程對初信者是一個很好的起步,對信了很久仍然沒有固定的靈修生活的信徒,乃是一枝強心針,使他重整旗鼓,向前邁進。神應許我們﹕『但義人的路好像黎明的光,越照越明,直到日午』(箴 4﹕18)願神祝福我們每位學員經過這個課程後我們都經歷神話語的寶貴﹕『你的話是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詩119﹕105)。 這個課程的設計,就是從聖經中找出主耶穌的教訓,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遵守,並且再去教導別人。 二 課程的簡介 以下的十三課,可以分成四個單元,也是這個課程的目標﹕ (1)認清信徒的身分 (2)建立信徒與神的關係 (3)認識信徒與教會的關係 (4)認識信徒的責任 先來看第一單元”認清信徒的身分” 這個單元分為四個主題﹕第二課,第十課,第十一課,第十四課 第二課《信徒的地位》 首先得認清自己的地位。我們的得救,是因信主耶穌基督,不是因為我們有好行為。完全是神的恩典,藉著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救恩,我們都站在這因信稱義的地位上,藉著這一課的學習,讓我們更加肯定有得救的把握。 第十課《成聖的生活》 我們有現在的地位,白白的領受了這救恩,是主耶穌代替我們還了罪債,今後應該如何生活才能與所蒙的恩相稱呢?藉著這一課的學習,幫助我們過成聖的生活。 第十一課《聖靈充滿》 透過這一課的學習,使我們認識聖靈是誰?靈洗是什麼?聖靈充滿是怎麼回事?聖靈充滿的結果是如何?基督徒要想過成聖的生活是何等需要被聖靈充滿! 第十四課《作主門徒》 能過一個被聖靈充滿的生活,就能委身,把自己全人的奉獻給主,像當時那十二個門徒一樣,撇下一切的來跟從主。透過這一課的學習,願主對我們每個人說話,主十字架的大愛激勵我們,願意背起自己的十字架來跟從主,作主的門徒。 以上是有關信徒對自己的身份應有的認識,目標是要成為主的門徒,理論上是如此,而實際上應該如何作,才能達到這個目標呢?以下單元就是成為主的門徒必經的途徑。首先要建立自己與神的關係,接著認識自己與教會即其他信徒的關係,然後認識自己對教會以外的人應有的責任。…


基要真理课后考题

一、是非題﹕請在下列題目,您認為對的畫(V),不對的畫(X) 1.( )耶穌是神的兒子。 2.( )我們所信的是三位一體的真神,即聖父、聖子、聖靈。 3.( )耶穌也是人的兒子(因從童女馬利亞所生)。 4.( )罪的定義是不中鵠(不合標準)。 5.( )施洗約翰的洗禮能洗淨我們的罪。 6.( )耶穌施洗是因為他也是個罪人。 7.( )耶穌受試探的原因,就能夠搭救被試探的人。 8.( )神的國,包括神掌權的意思。 9.( )耶穌的受死是代替我們罪的刑罰。 10.( )耶穌受死是成就了救贖的洪恩,使信他的人都不被定罪。 11.( )耶穌的復活是歷史的事實。 12.( )假設耶穌沒有復活,我們的罪仍得赦免。…


基要真理课后作业

基要真理班 第一課(預習) 二.耶穌是誰 姓名:_________ 一填空(馬可福音1章1-15節) 神的兒子,________福音的起頭,正如先知______書上記著說,看哪,我要差遣我的____在你面前,豫備道路.在曠野有人聲喊著說,豫備______,修直______照這話, 約翰來了, 在曠野施洗,傳__________, 使罪得赦.猶太全地和耶路撒冷的人,都出去到約翰那裡, 承認他們的罪, 在約但河裡受他的洗.約翰穿駱駝毛的衣服,腰束皮帶,吃的是蝗蟲野蜜他傳道說,有一位在我以後來的,____________,我就是彎腰給他解鞋帶,__________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他卻要用______________. 那時,耶穌從加利利的______來, 在約但河裡受了約翰的洗.他從水裡一上來,就看見________,聖靈________,降在他身上.又有____從天上來說,你是我的____,我喜悅你.聖靈就把耶穌催到曠野裡去.他在曠野__________________.並與野獸同在一處.且有____來伺候他. 約翰下監以後,耶穌來到加利利,____________,說,____滿了,______近了.你們當____,信____. 二請杷下列經文寫出: 腓立比書2章6-7節 馬太福音28章18-19節 基要真理班 第一課(復習) 一.聖經 姓名:_________ 1. 提摩太後書3章16節告訴我們聖經是什廢? 也就是說聖經是誰的話?你相信嗎?為什麼? 2….


第十四課﹕跟隨耶穌

今天這一堂課是我們本學期最後的一課,就是「跟隨耶穌」。在我走過的39個年頭當中,在許多人生的決定中,我做的最正確、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選擇了耶穌作我的救主,並且跟隨了他。我從來不曾後悔這個決定。 也許有人會問我說最重要的選擇沒有包括我的婚姻選擇嗎?沒有。雖然每個人都會認為我現在的婚姻生活很幸福。但由於每個人所需要的不同,要求看法也不同,所以在過去十八年的婚姻中,我真的曾後悔過我的選擇。但感謝神,在我痛苦,掙扎,虛空時,神的愛卻使我滿足。當我嚐到神的恩典時,我生命自然的改變。我懂得欣賞我丈夫的優點,珍惜他對我的一切。於是我甘心靠主開始學習溫柔,安靜,放下一切的驕傲,主見等等。因著主,現今我的婚姻生活成為那麼的美好!藉著我的親身經歷,我也幫助了不少婚姻即將破裂的家庭。為甚麼我以自己為例,作為今天的開場白呢?因為我在準備的時候,深深的感覺我講的內容,就是完全在我身上產生了功效。信耶穌並跟隨他,是人一生中最大的事。他給了我們人生的方向及目標,是一件最重要及最有價值的事。 以上是我自己「跟隨耶穌」的例證之一。跟隨耶穌,是件不容易的事,但卻是我們生命中最有意義,最有價值的事。讓我們現在分段看看聖經所提到的「跟隨耶穌」。 請翻開聖經約翰福音21:1-25(P.l59)。請先讀20:30-31節﹕「耶穌在門徒面前,另外行了許多神蹟,沒有記在這書上。但記這些事,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在這兩節聖經中,作者使徒約翰,寫出了為甚麼要寫這書的重要原因,就是希望讀者能信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並且因信他的名而得生命。而21章又講到「跟從耶穌」。耶穌在提比哩亞海邊向門徒再次顯現。這次藉著顯現來呼召彼得和門徒們再次來跟從耶穌。從整本約翰福音書來看「信」這個字,出現了98次。作者約翰指「信耶穌」這件事是一種持績不斷的信,是一個活躍的信。不是今年信,明年不信了,這不是真正的信心。而應該是今年信,明年信,直到見主面還是信。信是一種有活力,有長進的信。什麼叫有活力有長進的信呢?長進或活力的真正意思是指「信心」本身應有表現的。如21章說「跟從耶穌」。信心的表現,就是我們今天的主題。我們既然信耶穌就要跟從耶穌,這是「信心」的一種表現,也才能證明它是活的。 我們把這章經文分三個重點﹕(一)耶穌如何向門徒顯現;(二)跟隨耶穌的目的;(三)跟隨耶穌的代價。 (一)耶穌如何向門徒顯現 在14節裡記載這是耶穌向門徒第三次顯現了,而他們信心仍是很軟弱。彼得及同伴又重操舊業,回去打魚。想想主很早就呼召彼得,告訴他要得人如得魚,再加上他跟從耶穌三年多,如今一遇到困難又回去打魚,我們便看見彼得的信心是何等軟弱。可是當他們去打魚,整整一夜,卻一條魚也未打到。在這個失望又飢寒交迫的時候,主耶穌向他們顯現。主叫他們把網撒在船的右邊,便發現魚甚多,多到網都拉不上來,這時他們才認出了是主。 他們上了岸,看見主在那裏。他不但升了火,也準備了魚和餅,叫他們來吃。從這裡可以看出主真是一位奇妙的主,體貼又深深瞭解人的軟弱及需要的主,雖然他們所行的讓主很失望。主不但從死裡復活顯現給他們看過,又花了三年時間來造就他們,但是他們竟然又回去做老本行。在這種情形下,主並沒責備他們,反而供應他們的需要,給他們吃飽。又生火使他們心中感到溫暖,使他們的需要獲得滿足。然後仍用溫柔的囗氣對彼得說話。在這裡我們看見神設立了一個「如何帶領人」的好榜樣。 主非常了解我們的軟弱。但他從不放棄我們。所以當主第三次顯現,先滿足人的需要。用愛與關心來對待彼得和這些門徒。這也成為今天我們帶領弟兄姐妹堅固信徒的一個好榜樣。不但要注意人靈裡的需要,也要注意人生活及肉身的需要。從這裡也可看見,我們要有信心跟隨主,不用擔心物質的需要,神必按時供應。 (二)跟隨耶穌的目的 主很有智慧及溫柔的連續三次問彼得同樣的問題,你愛我嗎?在第一次有點不同,「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這些也許是指這份工作,船,網等物質,或這些朋友,也就是說你愛我比這些東西或朋友更深嗎?這是人今天無法跟隨主的一個很大原因,不是嗎?但當彼得回答說﹕「主啊,你知道我愛你」時,這時便要有「信心」的表現。神便再次呼召彼得出來跟從他。在這些經文看見跟從他的目的就是﹕ (1)愛主—愛主的具體表現是什麼?就是餵養主的小羊及牧養主的羊。我們知道小羊剛出生,生命很弱,需要吃東西才會活。這也就是比喻剛信主的基督徒需要靈糧來餵養他們,使他們長大。長大後要牧養,不但帶他們吃草並且要教導及帶領,否則常常會走錯路。所以一個愛主的人不但要餵養小羊長大,而且要使羊茁壯,這是第一個目的。 (2)得人—在太4:18-20可以看到跟從主的另一個目的,是要叫我們得人如得魚。換句話說主要我們帶領人信主。 從以上我們可以知道跟隨主的兩個重要目的。一是要照顧主的羊(餵養及牧養),二是要領人歸主。 (三)跟隨耶穌的代價 在18-19節裡很清楚的說出彼得有一天會被交給別人,而且被人帶他到一個他不願意去的地方,也就是說他會為主而死。歷史記載是被倒釘十字架而死。別人要釘他十字架,他覺得不配與主的死法一樣,所以要求倒釘十字架。相信是很痛苦。在這裡主不但告訴彼得,也讓我們知道跟隨主有一天也可能要付出生命的代價,但不一定是每一個人。例如本書的作者約翰就是善終而死。他本來也是要被丟進油鍋,後來卻被送去拔摩島上,並且在那兒寫下了啟示錄。 在此看見不管跟隨主的人結局如何,先要有一個心志﹕雖然面臨死亡,仍不動搖。也就是所謂的至死忠心。就像父母愛兒女一樣,兒女如面臨生死關頭,就算為他們死也甘心,不會皺眉,不會害怕。 在19節提到彼得的死要榮耀神,這是什麼意思呢?最近我們聽到很多見證,特別在中國大陸所傳出的見證。因為在那裏受的逼迫特別多,在那裡為主而死的機會特別大。因為他們政權是逼害基督徒的一個政權,無神論的政權。所以常常有基督徒為了信仰被抓,被審問。這些官員逼迫他們,希望他們放棄他們的信仰。只要否認耶穌,馬上就得以釋放。但是他們發現這些基督徒,不但不肯放棄,更不肯否認主,他們堅持他們的信仰。不管他們在受刑或受逼迫的時候,甚至面臨生命結束的時候,他們仍非常堅定,信心從不動搖。這是很大的神蹟。後來有很多逼迫他們的官員,因著他們的堅持,反倒信了主。這些官員信主後作見證說,正因這些基督徒的堅持,在生死關頭中,仍不放棄信仰,仍不否定他們所信的主耶穌,所以他們相信這個信仰一定有很大的價值。這位主耶穌,一定是一位又真又活的神。 以上例子可以看見因著基督徒受害,受逼迫,反而能夠榮耀神。讓逼迫他的人反而看見神的真實,從而把福音帶給不信的人。因此這種死是有價值的,可以榮耀神。這是何等奇妙的事情,所以跟隨主的代價可以「榮神益人」。 不但這樣,跟隨主在永世會帶來一個很大的榮耀。我們看聖經哥林多後書4:16-l8(P.251)。這段經文中看見兩個詞﹕「苦楚」及「榮耀」。保羅說苦楚是至暫表示很短,至輕表示很小。而榮耀卻是極重的無法衡量。這也是一個強烈的對比。在這裏可以看見保羅告訴我們,我們現在為了主的緣故,受到苦楚,甚至被殺害,受飢餓,受逼迫。在人看來是苦楚,但比起將來見主時所帶給我們的榮耀,實在不能比。就像蚊子怎能跟牛比呢? 我們現在受苦,將來一定得榮耀。苦難成為得著榮耀的必經過程。這在17節有很肯定的答案。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就如母親生產一樣,為了得到一個新生嬰兒的那份喜樂、滿足、及驕傲,產難是必經的過程。沒有痛楚. 便沒有嬰兒出生. 若不如此就無法得到這一個奇妙生命的誕生。因此神允許苦難的發生,不但可以榮耀神,幫助人,更可以成為我們得永遠榮耀的一個過程。這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有爭戰才有勝利。基督徒在這世上為了信仰的緣故,多少會受痛苦。保羅說過我們受患難原是命定的(帖前3:3)。因為這世界充滿了邪惡、污穢、黑暗,而我們是光明聖潔之神的子民,所以一定會有衝突及相爭。但這些苦楚都是至暫至輕的。永遠的榮耀卻是極重無比的。保羅在提摩太後書4:7-8提到,當他快為主殉道時,一點也不懼怕。他說有公義的冠冕為他存留,感謝主! 因此,今天我們信了主,我們便要跟從主。跟從主要有具體的表現﹕ (1)愛主—照顯主的羊;…


第十三課﹕奉 獻

在二十世紀初,土耳其仍是個酋長制度的國家。那時有一位英國貴族去拜訪當地的一位酋長,這酋長身邊有一位僕人在旁侍候。他是個奴隸。在這英國貴族的心中,認為身為奴僕之人,一定沒有受什麼教育,是文化水平很低的人,行為舉止也可能沒有什麼教養。但是,這酋長身邊的奴僕卻是一位舉止文雅,知識豐富,是個相當有水準之人。這貴族好奇地問他,他為什麼成為奴僕?這奴僕說,由於部落之間的種族戰爭,我們失敗,被俘虜,成為奴隸。後來經過幾天的交往,貴族對這奴僕大起敬意,決定要把他買贖出來。這奴僕認為在此為奴隸,你把我買去仍是為奴,就不以為然。於是對貴族說﹕「在你們英國沒有奴隸制度;凡到英國的,都是自由人。你如果仍要畜我為奴,不是與貴國法律不合嗎?」但是,這時身價已定,酋長也把這奴隸的賣身契交在貴族的手中。貴族拿著賣身契,對奴僕說﹕「我不是要買你為奴,乃是要釋放你,要給你自由。」於是當著奴僕的面,撕去了賣身契,並且對他說﹕「親愛的朋友,從今天起你是個自由的人了。你可以自由地離開。」但這奴僕(不對,這人不再是奴僕,他是個自由人了。)立刻感激得跪下來,甘願放棄自由而永遠做他的僕人。 親愛的同學,過去的幾堂課,我們認識到我們是個罪人,活在罪惡的世界中,正走向死亡。而且將來有永死的審判等著我們。正在這時,耶穌來到世上,要把人從罪惡的權勢中救贖出來,給他們換上聖潔的衣服。帶他們到父神的面前,成為神的兒女,將來要承受神的產業。神對人的愛是遠超過那貴族對這奴隸的愛。 (一)奉獻之道 神對我們有這麼大的愛,這麼大的恩,我們如何回應呢?我們來看段聖經,羅馬書12:1-2﹕「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不要效法這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羅馬書是使徒保羅寫給當時在羅馬的基督徒的一封信。在信中,一開始他說到人的罪,後來說到基督來到世界,為我們的罪被釘死在十字架上。我們只要相信他,就可以得到救恩。這真是莫大的恩典,我們該感恩圖報啊!如何回報呢?保羅教導我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這裏的身體是指我們的全人。一個完全人,包括了身、心、靈。就是指可見的肉體、不可見的心思意念、意志,感情的精神部份及更深一層的能與神相交的靈,我們都要全部獻上給神。 如何將身體獻上給神呢?當然我們不能像已死的祭品,放在那裏,算是獻上。我們可用一比喻來了解如何獻活祭。這裏有一張十元鈔票。這張鈔票本來屬我,可任由我支配。但主日來到教會,走到奉獻箱前,把它投入奉獻箱內。我們教會的奉獻箱上,有歸耶和華為聖六字。就是說在箱內的是已經分別出來歸神所有。鈔票的主權,由我轉變屬於神了。 同樣,我們在世界上工作、養家與世人一樣地生活。我們本來是自己的主宰,現在神成為我們的主宰。我們的一舉一動都為了他,我也甘心樂意地接受他的帶領。也就是他對我有絕對的主權,為他而活,這就是活祭。 再者,我們把自己當作活祭獻給神,這舉動是令神喜悅的。很多很多年以前,有一天我到托兒所接女兒回家。女兒在車上,顯得有點坐立不安。回到家馬上去找媽媽,一見到媽媽就從身後拿出一張色紙,上面畫了一大堆東西。媽媽看了半天,就是看不懂,只好請教她的天才女兒。女兒就很得意地解釋說﹕「這是妞妞。」「哦!」媽媽驚嘆地感到是一大發現。「這是媽咪。」女兒顯得更得意。「啊!」媽媽也很得意自已的智慧有了進步。「母親節快樂. 我愛你.」於是女兒摟著媽媽的脖子,重重地在媽媽的臉上吻了一下。突然之間,媽媽把女而兒摟進懷裡,淚水如泉湧出,滴到女兒的臉上。她嚇了一跳,趕緊對媽媽說﹕「媽媽,不要哭,妞妞今天在學校很乖的喲。」「我不是難過。我哭,因為我好高興,因為妞妞愛媽媽。」 一張圖,一句話,一個吻表現出女兒對母愛的回應。雖然簡單卻深深地得到母親的喜悅。人的父母如何歡喜快樂地接納兒女的奉獻,天父更是喜悅人在他面前的奉獻。 (二)奉獻的實際 如何奉獻呢?羅馬書12:2說到神的旨意。我們必須按著神的旨意來過奉獻的生活。幾年之前,教會房舊人多,需要改建。全教會為此,在神面前求神的帶領、預備。有一位姐妹在聚會中作見證說,她每次看到其他姐妹手上戴的手飾,就很羨慕心動。有次,她就問他先生「你愛我嗎?」「當然愛囉。」先生毫不遲疑的回答。「那麼,買隻鑽戒給我好不好嘛?」妻子終於說出真心話。「那可要花很多錢呀。其實沒有也沒有甚麼關係的呀!」「真是小氣。」妻子心想。這姐妹看老公這麼小氣,就自己攢私房錢。經過好多年的東省西省,也真的攢下一筆不小的數目了。這天在教會,聽到有建堂的需要。回家之後,這私房錢一直在口袋裏發癢。想想教會實在有需要。教堂是太小,人的確是很多,不能不改建。反過來想想,這筆私房錢可是多年的心願,加上努力的結果。實在有點… 一天,她在開車時,突然想到聖經上的一句話,在馬太福音6:19-21﹕「不要為自己積攢財寶在地上。地上有蟲子咬,能銹壤,又有賊挖窟窿來偷。只要積攢財寶在天上。天上沒有蟲子咬,不能銹壞,也沒有賊挖窟窿來偷。因為你們的財寶在那裡,你的心也在那裡。」這姐妹說,這時她明白了神的旨意是甚麼。這就是她該做的。於是把幾年來所積的「鑽石基金」就全數奉獻了。這就是合神心意的奉獻,也是主所喜悅的事奉。 神還說,不要效法這世界,也就是不要跟著世界走。因為世界是與神的旨意背道而馳的。神的兒女與世人有很多不同,最起碼有三方面﹕ (1)人生觀—現在的人,所求的是眼前的名利、功德。人死棺蓋,一切就完了。但是屬神的人,有永生的盼望和追求屬天的獎賞。 (2)價值觀—世人只求今生名利,並以物質金錢為標準來衡量人的成功,來評定人的價值。而神的兒女認識自己是神所創造,有神的形像。並且無論貧富、地位高低都是神 他所愛,是用重價買回來的。 (3)道德觀—世人的道德觀,受「擁有」「享受」的風尚左右。台灣有一首歌叫「只要我喜歡,有甚麼不可以」。道德有甚麼用?良心又怎麼樣?酒色財氣、及時行樂吧!但屬神的人知道死後有審判。所以,不敢輕忽神所立的道德觀。還有藉著讀經、祈禱使我們的心意更新而變化,並留心察驗。這樣我們便能明白神的旨意。 (三)奉獻的實例 美國有一句俗話說,”You can give with out 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