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2017

106「禱告操練」作業﹕

除了每週讀一課課文外 1. 每週讀三日「代禱的秘訣」,並熟背這三日文章開始的經文。 2. 每天為代禱名單中的30個家庭及基督之家一至六家禱告。 在學期開始的三個星期之內,打一次電話給這30個家庭,告訴他們你在這學期中每天為他們代禱。在學期結束後再打一次電話問他們有沒有幫助。 代禱的主要內容﹕ 為慕道友的得救禱告 為信徒的信心與愛心禱告 作業(一) 1、 默寫第1-3日經文﹕ 第1日﹕ 第2日﹕ 第3日﹕ 2、 本週代禱心得或代禱事項﹕ 作業(二) 1、 默寫第4-6日經文﹕ 第4日﹕ 第5日﹕ 第6日﹕ 2、 本週代禱心得或代禱事項﹕…


第十二課 禱告的榜樣(路加福音22﹕39-42)

國父孫中山先生革命期間,有一次逃到英國倫敦,在一個主日早晨去參加崇拜的路上,被兩個中國人誘騙被捉幽禁在滿清的使館。起初六,七日,沒有人知道。他在牢中無技可施,心想沒有生還的機會。在這時他想起大能的神。於是痛心讖悔,懇切祈禱。一連六,七日,日夜不斷的禱告。到第七日,他心中忽然感到安慰。有了平安,知道禱告有效,神必施恩。於是藉著兩位送飯食的英國僕人將消息傳給他的一位英國老師。經這位老師的奔波,最後被釋放出來。 1862年至1863年是美國歷史上的黑暗時期,為了解放黑奴起了南北戰爭,北政府屢戰屢敗。正在這緊要關頭,總統林肯下令勸全國的人禁食禱告神。那是1863年3月30日。而5月9日的那一仗,北軍又敗了。看來似乎神沒有聽到禱告似的。那時南方軍隊更加驕傲,決定北伐。當北軍失敗的消息傳給林肯總統時。他獨自一人在房子裡禱告神並許願說﹕神若賜他大勝,必終身向神盡忠。他又對將軍說﹕這次戰爭是為神,為正義而戰。所以,這次神必扶助,我們的將士能戰勝他們的。第二天那一戰,果然得了大勝。那一勝利就決定大局。以後北軍屢戰屢勝。這就是藉著禱告,戰爭得勝的事實。後來有人對林肯說他贏得戰爭的勝利是因為上帝站在他的那邊,林肯卻回答說﹕ 不是上帝站在我這邊,乃是我們站在上帝那邊。所以上帝垂聽他的禱告。 神藉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路上,遇見亞瑪力人來爭戰。摩西就吩咐約書亞率領軍隊應戰。而摩西就帶著亞倫,戶珥上山去,摩西舉起手仗來(代表禱告),約書亞就得勝。摩西手一放下來,亞瑪力人就得勝。於是當摩西手酸舉不起來時,亞倫就推來磐石在摩西手下一個坐在左邊,一個坐在右邊。扶著摩西的手,一直到日落。約書亞用刀殺了亞瑪力人的王及他們的百姓。約書亞這次打敗亞瑪力人完全是靠著摩西在山上舉手禱告。 得勝的秘訣在於禱告。世界上的爭戰如此。屬靈的爭戰更是要藉著禱告才能得勝。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到處尋找可吞吃的人。他千方百計要破壞神的工作,叫神的百姓離開神。因此我們每天都要面對大大小小的屬靈爭戰。但是不要怕,因為在我們裡面的比在外面的魔鬼還要大得多。我們靠著聖靈隨時多方禱告,祈求。禱告是我們屬靈爭戰的重要武器(弗6﹕18)。 讓我們看看歷史上最偉大的一場屬靈爭戰的得勝—主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請閱讀路加福音22﹕39-46。 這場屬靈爭戰中,主耶穌獲勝,是因他的禱告,而相反的,門徒在這場爭戰中是失敗的。例如彼得三次不認主,其他的門徒離開主,這是因為他們沒有好好的禱告,並且後來彼得的回頭,也是因為主耶穌為他祈求,叫他不至於失了信心(路22﹕32)。主耶穌給我們立下最好的榜樣。我們就從這段經文的記載,分成三方面來學習。 (一) 忠心(第39節)﹕ 這段經文一開始說﹕主耶穌『照常』往橄欖山去。在其他經文中多次提到主耶穌到山上,到曠野去禱告。這裡說他照常去橄欖山。可見他經常到山上去禱告。我們在生活中,有許多事情是經常作的。我們照常吃飯,吃完晚飯就照常拿起報紙來看,或者照常坐在電視機前面,打開電視連續劇,看完了就照常睡覺。照常起床,照常上班,上學。那些對我們重要的事,我們很自然的照常去作。但這裡的話說主耶穌照常的禱告。他每天忠心的禱告,可見他看這件事是極重要的,就像我們每天作息一樣,這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如何能忠心禱告呢?就是要把禱告工作放在我們生活的首要地位,看這件事非常重要,是非做不可的事。我們為什麼能天天去上班,甚至加班,為公司盡忠呢?是因為我們需要那筆收入。而什麼理由叫我們非禱告不可呢?答案是由一首短詩說出﹕多禱告,多有能力;少禱告,少有能力;不禱告,沒有能力。誰都要能力,誰不願作個軟弱的基督徒就必須禱告,就像我們要有氣力每天必須吃三餐。禱告就是得能力。禱告使我們屬靈的生命有力量,可以作聖工,面對戰爭。 現今的社會裡,最容易遇見的爭戰是工作忙碌,使我們沒有時間禱告。在灣區,有許多人的工作壓力非常大。每天上班時間超過10小時,身心疲憊以致於沒有禱告生活。但曾有位弟兄作這樣的見證說,那時他工作壓力非常大。老闆給的工作期限快到。但還有一些問題尚未解決。他就花比平時更多的時間禱告。教會的教導工作他照常準備。結果發現他的問題靠著禱告,神賜他智慧解決了工作上的困難,如期地完成他的工作。我們也常聽有些講道有能力的傳道人,他們每天花很多時間跪下祈禱。事奉越忙,禱告時間花得越多。因為能力是屬乎神的。 我們的主耶穌在世上的時候,可以說是相當的忙碌,要傳道,醫病,趕鬼。整天被人群包圍著。甚至要面對那些要殺他的人。他們要找把柄捉拿他。我們看到他常常離開人群退到山上或曠野去禱告。其實他在受洗完後出來傳道之前,就在曠野四十晝夜禁食禱告,當魔鬼三次試探他時,他每次都勝過魔鬼。後來魔鬼無計可施,氣憤憤的走了。從此主耶穌滿有能力的開始他的工作。他的能力沒有人可比,因他每天的禱告生活,聖靈的能力就源源不斷的從他身上流出來。我自己也有一點小小的體會。自從我開始學習每天固定的禱告生活,我感到在事奉上,特別是教導方面,從神那裡領受了能力。在每次準備主日學課程時,總覺得自己不配來作教導的工作,因為我所知的太淺薄。我只好一面準備,一面禱告。靠著神的恩典總是把講稿寫出來了。當我重新再讀講稿時,我感到稀奇,怎能寫出這些內容呢?無非是神的能力在我這軟弱的人身上彰顯了。這樣的恩典更激發我要多禱告。我們彼此代禱,願大家都能在神面前作個忠心的禱告者。每天有正常的禱告生活。 (二)懇切(第44節)﹕ 主耶穌面對要上十字架,心裏極其傷痛。他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是極其懇切的。若從其他的福音書來看﹕他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禱告。而這裡說他的禱告更加懇切。一次比一次懇切。這裡如何描寫他的懇切呢?他的汗珠如大血點滴在地上。可見他是盡心竭力的禱告。 我們的禱告生活除了要忠心,更重要的是要懇切。禱告若成為形式化,每天按時禱告,盡盡禱告的責任,像每天例行公事,向上帝報告完畢就了事。這就不叫禱告,乃是會報。懇切的禱告乃是從心裡發出的。神看內心。若是自己對這件事都不在乎,怎能要求神垂聽呢?你自己對這件事都不認真,怎能叫神對你認真呢?有人說﹕禱告有如在大山鑽洞。我們在這頭鑽,神就在那頭作工。一到洞穿接觸之時,就為神的大能開了大門。要看見神的能力,就要懇切的禱告。 戴德生有個愛主的母親,她為了戴德生的得救,天天為他禱告。甚至於出外作客,在異地也不忘為兒子禱告。有一次她離家,到兩百多里的地方作客,有一天吃過飯。她就照常為戴德生禱告。那天她關上門,跪下來求神應允她,否則不出門。那天下午,她禱告到聖靈感動她,她的禱告已蒙應允。她兒子已經悔改了,不需要再為他的得救禱告。她立即不住的感謝讚美神。那天是假日,戴德生無聊的時候來到父親房間,找了一本書當作消遣。當他讀到宗教性的地方就跳過去。但是當他讀到『成了』時,不知怎的就大受感動,就自言自語的說『成了甚麼?』。一面又自己回答﹕成就了一個完全圓滿的救贖,祂為我們的罪已付了贖價。祂不但為我們的罪,也為普天下人的罪。既然如此,我還要作甚麼呢?這時聖靈的光照進他的心中,使他大受感動,只得跪下接受救主的救恩。 戴德生不但有一位好母親為他懇切禱告,並且還有一位好姐妹。在他不小心誤拿了一本小冊子。原來是這本小冊子是姐姐的日記本。裡面記載她立志為弟弟戴德生禱告直到他信靠基督為止。當他看到日記上的日期屈指一算。他重生的那日子正是他姐姐立志為他禱告滿月之時。懇切禱告,如此有能力。能叫一個人生命改變。讓我們來學習。但有時我們感到無比的軟弱,為自己懇切禱告容易,為別人懇切禱告就不容易了。我們需要求神加添力量,將那施恩叫人懇切的靈賜給我們,使我們禱告懇切。 (三)順服(第42節)﹕ 主耶穌禱告的內容是﹕父啊,你若願意就把這杯撤去。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若看別的福音書,主耶穌接連三次都作一樣的禱告。可見他面對是何等的爭戰。按他的意思是希望免去這杯。這是什麼杯呢?我們若讀主耶穌被釘十字架後,曾說﹕父啊,父啊,為何離棄我?因為主耶穌當時擔當了世人的罪孽,以致於聖潔的神必需掩面不看他。從來沒有與父分離的主耶穌,這時必需受分離之痛。這是主耶穌想要避免的苦杯。但是他緊接著郤是完全的順服,因為他深知道,他到這世上來的目的就是為了這一刻。所以,他說﹕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否則救贖之功就無法完成。因他一人的順服,使得眾人都因他而得以稱義。 當主耶穌願意順服後,就有天使從天上來顯現,加添他的力量,使他走向十字架;因他的順服,神就叫他從死裡復活,戰勝了死亡的權勢,這場爭戰最終主得勝了,得到最高的榮耀。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屬於主的了。 神的旨意雖然標準很高,但我們只要願意順服,放下自己的意思,神必要負責。他必加添力量,叫我們能遵行他的旨意,並且使我們能與他一同享榮耀。順服是一件很難的功課,是因為人的自己太強,沒辦法放下自己的意思。總想自己作主。但我們若認識到自己的能力,非常軟弱。唯有神能。就可以順服了。摩西在埃及的四十年可以說自己最強的時候。他在埃及皇宮受最好的教育,他以為自己很行。他靠自己想要救自己的同胞。看到埃及人打他的同胞,就把那埃及給人打死。他以為沒有人知道。後來郤發現這件事被埃及王知道了。他就有性命的危險。於是離開埃及。在曠野牧羊40年,在這40年,他認識自己是不能的人。因此當神呼召他去領以色列民出埃及時,他推說他不能。而神郤讓他知道他不能,但神能。當他順服後,神的能力就藉著他顯出來。 所以,我們學習順服,最重要的是要認識自己的不能,而有心願意照神的旨意去做。神的能力就要彰顯在我們這無能的人身上,將一切榮耀歸給他。 今年佈道所即將成立教會,我們都要為這件事忠心的在神面前禱告,懇切的在神面前尋求他的旨意。我能作什麼?不能!只要並且放下自己,順服神的旨意。雖然我不能。但神的旨意要我獻上的,我就交在神的手中,讓神的能力藉著我們的禱告,使這佈道所成為榮耀神的教會。


第十一課 蒙主垂聽的人(列王上17:1-7)

主一直把禱告的負擔放在我心裏﹐要我傳講禱告的信息。過去在這裏我一共講了三堂禱告的信息。第一篇是去年底講到論禱告。內容是講到論禱告的原因﹐禱告的次序﹐和禱告的目的。第二篇今年年初講的信息是禱告生活的突破﹐內容是講論如何藉著信靠聖靈的幫助﹐依靠神的能力﹐使禱告變得有味﹐有負擔﹐和有力量﹐并且更使我們的禱告能持續不斷。上個月我講了一篇儆醒禱告﹐內容講到儆醒禱告的定義﹐重要﹐和結果。今天我在這裏跟大家要分享的禱告信息﹐是禱告的人﹐就是禱告蒙主垂聽的人。既然我們強調禱告的重要﹐那么我們應該有什么的生活來配合我們的禱告呢?所以今天的重點是放在人身上﹐人對了﹐禱告才有效。人不對﹐禱告就沒有效﹐他的禱告就會落空﹐不管他化多少時間﹐多懇切﹐甚至禁食﹐他的禱告都白費功夫。 很多弟兄姊妹﹐包括我自己﹐對上帝有個錯誤的觀念﹐這個錯誤的觀念就是盼望我們的上帝是有求必應的上帝。我們為什么有這種錯誤的觀念呢?可能有幾種原因﹐第一可能受拜偶像或異教之風的影響﹐那些拜偶像的人﹐都盼望他們的上帝是有求必應的上帝。第二﹐可能是我們祈求的人自我心中太強烈﹐強烈到一個地步﹐盼望我們所求的都蒙應允﹐盼望我們的上帝一定要聽我們的禱告。最後可能是我們做傳道人﹐我們在教導弟兄姊妹上犯了錯誤﹐我們強調神會垂聽禱告必然性﹐卻沒有指出神垂聽禱告的原則。仔細思想一下﹐有求必應的上帝是個不合羅輯的上帝﹐有求必應的上帝不是真正的上帝﹐為什么呢?原因很簡單﹐假如我們所求的﹐上帝都應允﹐那么我們變成了主人﹐我們所祈求的上帝卻變成了我們的僕人﹐我們變成上帝的主人﹐我們所祈求的上帝變成我們的用人﹐我們的僕役。因為有求必應。但聖經所啟示的上帝﹐是獨一無二的上帝。祂的旨意﹐無人能攔阻﹐祂隨著己意行作萬事。祂是我們的上帝﹐我們的主人﹐我們是祂的子民﹐祂的僕人﹐是我們要聽從祂﹐不是祂要聽從我們﹐是我們要順從祂﹐不是祂要順從我們。所以在禱告的事情上﹐上帝有祂的法則﹐我們要順應祂的法則﹐我們的禱告才蒙垂聽。 聖經不但記載了很多禱告蒙上帝垂聽的例子﹐也記載了不蒙上帝垂聽禱告的事實。舊約時代以色列人常常向上帝祈求﹐上帝不垂聽。上帝說﹕” 你們舉手﹐我必遮眼不看﹐就是你們多多的祈禱﹐我也不聽。” 不但如此﹐就是他們禁食﹐神也不聽。新約時代神不聽法利賽人的禱告。上帝為什么不聽祂子民的祈求呢?舊約時代﹐這些祈求的子民﹐嘴唇是尊敬上帝﹐但心卻遠離祂﹐行事與上帝的法律相背﹐所以上帝不垂聽他們的禱告﹐甚至他們的國家滅亡﹐上帝也不理會。新約時代向上帝祈求的法利賽人﹐雖有敬虔的外貌﹐高尚的宗教生活﹐其實是假冒為善﹐標榜自己。所以上帝不垂聽他們的禱告。神說﹕” 我(們)若心裏注重罪孽﹐上帝必不垂聽。” 祂說得更嚴厲一點﹐” 凡掩耳不聽律法的﹐他的禱告也為可憎”﹐可見對禱告的人﹐是有所要求﹐滿足了這些要求﹐祂的祈禱便蒙應允。這些要求﹐聖經記載很多﹐我們祗能找一個例子來看﹐從這禱告蒙垂聽的人身上發現我們要學習的功課。 請看列王記上17章1到七節﹐雅各書五章16-18節。這二處的經文都是記載以利亞的禱告。以利亞的禱告﹐是個利害的禱告。他的禱告能夠改變自然環境。他禱告不要下雨﹐雨就三年六個月不降在地上﹐他又禱告﹐雨就降下﹐地也生出土產。不但如此﹐他在迦密山上﹐他的禱告﹐上帝也垂聽﹐他在迦密山上面對四百五十位巴力的先知﹐築了一座壇﹐壇上擺上一只切成塊狀的牛﹐然後命百姓倒水﹐在牲祭上﹐一共倒了三次﹐然後他求火降下﹐把祭物燒盡。以利亞的禱告﹐帶來了以色列的復興﹐使以色列民從拜巴力的地步歸向耶和華。并且民眾把拜巴力的先知殺得乾淨。以利亞雖然沒有稱為禱告的先知﹐但他卻成為一個禱告人的榜樣﹐放在新約﹐留給我們去效法。 我們來花點時間來看﹐為什么以利亞的禱告是蒙神垂聽﹐他究竟有什么地方值得我們去效法?從17章1-7節裏﹐我們起碼發現有三個地方值得我們去學習。 第一﹕信靠。以利亞過的是信靠主的生活。在第一節﹐以利亞是在基列過著寄居的生活﹐他不但在基列過著寄居的生活﹐也在約旦河東邊的基立溪旁過著寄居的生活﹐更在西頓的寡婦家過著寄居的生活。他不但在這三個地方過著寄居的生活﹐我們很有理由相信﹐他的一生是過著一個寄居的生活﹐過著寄居生活的人﹐他視自己如同客旅﹐他的生活方式非常簡單﹐一個過著寄居在世上的人是什么人呢?他是一個信靠上帝的人。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祂完全信靠上帝為他預備一個永恆的家鄉﹐這個永恆的家鄉就是在天上。因為他相信上帝為他預備一個永恆的家鄉﹐他就視自己在地上如同客旅﹐如同寄居的。相反來說一個沒有信靠上帝為他預備一個永恆的家鄉﹐也一定在地上經營建造﹐大興土木。 舊約時代很多信心的偉人﹐特別是記載在希伯來書裏的﹐例如阿拉伯罕﹐以撒﹐雅各他們都是信心的偉人﹐對上帝完全信靠的人﹐希伯來書的作者說他們﹕” 承認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來11﹕13) 說這樣的話的人﹐是表明自己要找一個更美的家鄉﹐這個更美的家鄉﹐就是在天上的。一個完全信靠上帝的人﹐他不但看自己在地上如同客旅﹐寄居的。但更是對上帝的工作充滿信心﹐熱情﹐當我們往下看以利亞生平的時候﹐他自己講了一句話﹐他說﹕” 我為萬軍之耶和華大發熱心” 可見因著信靠上帝﹐他對上帝的工作充滿了熱情和抱負。有信心才工作﹐有信心才有抱負。我認得主裏一個長輩﹐因著對神的完全信靠﹐她真是在地上視自己為客旅﹐寄居的。她對神的工作﹐更是大發熱心。這位長輩是位姊妹﹐四年前去世﹐去世前她住在台灣﹐她很愛護年青人﹐所以偶而寫信給我。每次我收到她的信﹐我又感動又慚愧﹐她的信常流露出她對主的愛和真實的見証。原來她患有很嚴重的氣喘病﹐在台灣潮濕的天氣對患氣喘的病患者很不利﹐氣喘病發作﹐她軟弱得就像死人一樣﹐渾身無力。但是她的身體稍為好轉﹐她便很很熱心的傳主的福音﹐她跑到醫院傳﹐到醫院裏最危險的病房傳﹐那裏的病人是在死亡邊緣掙扎﹐而且有些病人的病容易傳染給別人﹐但她非常勇敢﹐熱心﹐帶著幾個婦女去傳福音給垂危的病人。她不但到醫院裏傳﹐更在監獄裏傳﹐傳福音給少年犯聽。不但如此﹐但還靠近心裏憂傷的人。就是那些在情埸失意﹐家庭破裂﹐被丈夫遺棄﹐將要自盡的人﹐藉著電話的一根線﹐有時候用到清晨 2 ,3點﹐把一個面臨死亡邊緣的靈魂挽救回來。她死的時候﹐追思禮拜所發的帖子﹐是紅色的帖子﹐上面寫著在主裏死了的人有福了﹐作工的果效也隨著他們。追思禮拜滿了人潮﹐很多的人都在哀哭﹐這些人都是生平接受她的幫助。她死的時候沒有留下甚么遺言。因為是死得很突然﹐她是氣喘病發﹐來不及搶救﹐還未有到醫院﹐便被主接去。但是她的丈夫在她的私人聖經發現一個字條﹐這個字條的內容﹐表明她是一個完全信靠上帝的人﹐藉著她完全的信靠﹐她的生活所表現的﹐就是寄居﹐就是為主大發熱心。這個字條是這樣寫著﹕” 活一天﹐做一天﹐﹐做一天﹐樂一天﹐預備好﹐移民到那邊” 。 第二﹕順服。以利亞是過著一個順服上帝生活的人。我們來看幾節聖經列上17:5﹐10;18:1-2 這三處的經文﹐“照著”﹐就起身去”﹐就去”﹐是表明以利亞是一個完全順服主人吩咐的僕人。他沒有跟神議論﹐說為什么要到約旦河東﹐不到約旦河西。他也沒有跟神說﹐為什么我要到一個窮寡婦家﹐不到一個有錢的寡婦家﹐為什么要到一個寡婦家﹐不到一個有丈夫的婦人家裏﹐人家看見一個大男人住在一個寡婦家裏﹐會有怎樣的想法。以利亞也沒有問神說﹐為什么你要叫我單獨去見亞哈﹐亞哈一定要殺我;因為亞哈曾派人到處追捕﹐不但在國內﹐更到國外﹐四境尋找我。他沒有跟上帝議論﹐他卻完全順服上帝的吩咐。唯有一個凡事順服主人吩咐的僕人﹐主人才容易成就祂的工作。反過來說﹐一個僕人不服從主人的吩咐﹐主人就無法藉著他成就祂的工作。順服所帶來的結果﹐就是經歷神奇妙恩典的供應﹐神跡奇事的發生和神工神的完成。以利亞去了基立的溪旁﹐經歷了烏鴉早晚叨的供應﹐他到了西頓的寡婦家﹐瓶內的油沒有短缺﹐罈內的麵沒有減少。後來寡婦的兒子病死了﹐以利亞使他從死裏復活。他聽從神的話去了見亞哈﹐亞哈沒有殺他,後來神使雨便降在地上。順服神的吩咐不但使神的工作完成﹐而順服使神的僕人自己蒙福﹐以利亞蒙什么福呢?他所蒙的福就是去世的時候不見死。他去世的時候﹐是被火車火馬接去﹐是何等的榮耀!整個舊約時代﹐祗有二個人未見死而去見主﹐一個是以諾﹐另一個便是以利亞。在舊約時代還有一個蒙大福的人﹐就是亞伯拉罕﹐又叫阿伯蘭。神對他說﹕” 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也要叫別人因你得福﹐祝福你的必賜福與他﹐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因你得福。” 阿伯蘭怎樣得著這些福呢?我們來看創世紀12章1-3節。2到3節是記載神應許亞伯蘭五個福份。祗有一個要求﹐這個要求就是在第一節。” 你要離開….”…


第十課 饒恕別人(太6: 14-15)

祈求不蒙應允其中有一個原因是我們不肯饒恕別人。主在馬太福音(6: 14-15),馬可福音(11: 25-26)都有提及。彼得論到夫婦之間若不肯彼此饒恕,禱告也會受到攔阻,不蒙應允(彼前 3:7)按照聖經的教導,我們來思想“饒恕別人”三方面﹕ 一、饒恕人,對我們自身的好處 不饒恕人會造成自己心靈的傷害。美國佛州有個女孩遭人強暴,並且被強暴者弄斷雙手,全國上下為她打抱不平,要求嚴懲作惡者。強暴者還沒有找到前,記者訪問她,同情她,並且相信受害者一定充滿憤怒怨恨,讓她發表心裡的感受。結果那個女孩的回話令記者震驚。那女孩說﹕『我心裡完全饒恕他了。他已經傷害了我的身體,我不能讓他再傷害我的心靈一分鐘。』 可見得不饒恕、怨恨在人心靈裏造成傷害,它會使人血壓升高,使人產生精神病。反過來說,饒恕別人,不但自身心理健康,而且把祝福帶給別人。 有一個姊妹小時候父母親待她不好,使她產生許多怨恨,後來信了主,主光照她,她便饒恕她的父母。她的母親65歲進了精神病院。她每個星期都去看母親,結果母親到77歲平安離開世界,走時信了主、帶著微笑而離開。她的父親本來打人酗酒,但因為她女兒的饒恕加上愛心,他把這個壞習慣改變了,後來也信了主。 二、我為何要饒恕別人? 太18﹕23-35論到我們要饒恕別人有兩個原因。第一是我們已經蒙了主的饒恕,第二我們不饒恕別人,要受到神的管教。我們欠主一千萬銀子,主都饒恕了我們,人家欠我們十兩銀子,我們豈能不饒恕?主為我們流血捨身,遠超過一千萬銀子的代價,使我們罪得赦免。別人虧欠我們的,我們只有十兩銀子的損失,我們豈敢不赦免?約瑟被他的哥哥們出賣,遭遇坎坷,他一概赦免。因為他領受神的恩典太大。因著被賣到埃及,神藉此機會使他成為埃及的宰相。因此他的家人也得拯救,免得被饑荒所吞滅。(創50﹕20-21)如果我們不肯饒恕別人,神自有辦法來管教我們,使我們肯饒恕別人。 三、我能夠饒恕別人 我們真的能夠饒恕別人,像主所說愛我們的仇敵,為他們禱告嗎?(太5﹕44)答案是肯定的。保羅能做到。他以前是逼迫殺害基督徒,心裡充滿對基督徒的仇恨。信了主後,他被人逼迫,他能夠饒恕別人。(林前4﹕12)保羅能夠,我們也能夠。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心裡有神的愛。(羅5﹕5)當我們信主時,神的愛便充滿了我們。這個充滿是永遠有效的。“澆灌”原來的時態是現在完成式,即一次充滿永遠有效。只要我們運用意志不憑感覺的去為仇敵禱告,你就會經歷神愛的流露。你就能夠去饒恕別人,去愛別人,何等奇妙。有位婆婆和不信主的媳婦同住,起了很大的衝突,婆婆徹夜禱告,結果以愛待媳婦,自己搬出,然後又盡力照顧媳婦所生的孩子,讓她也能出去專心工作。結果一家和睦,媳婦也願意去教會親近主。 主在主禱文後特別提出饒恕的重要性,我們如果沒有對付這個問題,我們的禱告會不蒙應允的。


第九課 論禱告(馬太6:5-13)

下個星期六早上全教會舉行一個守望的禱告會,為教會的聖工,明年所定的目標,各種聚會以及個人的需要禱告。藉今天的機會,來和大家思想,禱告這個真理。禱告是個最容易,也是最困難的屬靈的功課,容易的話,誰也可以禱告,小孩子也可以禱告,難的話怎樣能夠有一個持久不斷的豐盛,不住的禱告生活,這是一生人的功課。我們看看今天大家的禱告生活,很多人禱告乏力,或禱告不蒙垂聽就灰心放棄,禱告的生活,在教會,除了幾間特別興旺的教會,禱告會人多外,餘皆少有禱告的活動。禱告的活動與其他教會活動的比例,幾乎非常少,主在世上的時候常常勤勉我們禱告不可灰心,但他說了句感慨的話,他說,當他第二次再來到地上的時候,很難見到有信心的人去禱告,他說﹕然而人子來的時候,遇得見世上有信德的人麼(路18﹕8)?有信德的人就是有信心的人。舊約時代,所羅門所建造的聖殿,除了敬拜和獻祭外,最重要的是禱告,他獻殿的時候,重點特別強調,這是個禱告的殿,給萬民禱告的殿。主耶穌在世上的時候進入聖殿,非常傷心,因為殿裏充滿賣牛羊鴿子的活動,和兌換銀錢的桌子。他非常憤怒,拿著一條鞭子,把牛羊趕出殿,把兌換的銀錢的桌子推倒,福音書描寫他的心情:他心裏焦急,如同火燒,他說我的殿是稱為禱告的殿,你們倒使他變為賊窩了。但願我們教會都朝著這個方向走,使教會變成禱告的教會。明年有機會把禱告的真理與大家分享。今天利用這個短短的時刻把一些最基本的禱告真理與大家一同思想。 請大家打開馬太福音六章五到13節,八節聖經是從登山寶訓裏摘錄下來。第五到第七節論到禱告的正確動機和外邦人禱告的錯誤觀念。主耶穌指責當時的法利賽人在禱告上有個錯誤的動機,他們禱告是給人看,不是給神看,以致得不到神的賞賜,祗得到人的賞賜。什麼是人的賞賜,就是人的稱讚。我們今天不看這個重點,我們把思想集中到8到13節裏,在這5節聖經裏,我們來思想三個題目,第一是禱告的原因,第二是禱告的次序,第三是禱告的目的。 (1)禱告的原因 在第八節說﹕你們不可效法他們,因為你們沒有祈求以先,你們所需要的,你們的父早已知道了。這節聖經是主耶穌警告門徒的一句話,禱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許多重覆的話,他們在外邦神的面前,不斷重覆的他們的需要,以為重覆了就蒙垂聽。他們之所以重覆,因為他們對神他們的神根本不認識,他們的神是怎樣的性格,他們不知,他們以為他們的神很難聽見他的禱告,很難知道他們的需要。所以他們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醒他們的神。而我們所信的上帝是全知道的上帝,他無所不知。他知道我們的需要,所以我們禱告,要簡潔有力,不講廢話。然而基督徒也常常用重覆的話來禱告,這是指到懇切的祈求,動機在乎懇切,不在乎對神的全知不認識。這節聖經不但指出這個警告,同時也引發出一個重要的問題,什麼重要的問題,我們以下會討論到。主在這裏講得很清楚,”你們沒有祈求以先,你們所需的你們的父早已知道了。”我們的天父是全知全能全在的上帝。祂無所不知,他知道我們每個人的需要,我們當中有失業的,他知道我們需要工作。我們生病,需要病得醫治。家庭有困難,祂知道。祂也知道我們教會的需要,我們需要建堂,他知道。我們需要牧人,主日學老師,他都知道。他不但是無所不知,也是無所不能的上帝。祂能夠解決我們每個人的需要,有很多時候,我們知道弟兄姊妹的需要,教會的需要,但無能為力,唯有全能的上帝才能解決我們的需要。上帝不但是全知,全能,而又是全愛,他愛我們到一個地步,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既然上帝是全能又是全愛,請問:上帝為什麼不以自己的全能來滿足我們的需要,而要透過我們這些卑微的人的禱告來解決我們的需要,為什麼祂的能力要通過我們的禱告來彰顯呢?唯一的答案就是這是上帝作工的原則。禱告就是上帝來解決我們需要的重要途徑和方法(太7﹕7-11)。 當我們讀聖經時,發現這個原則在聖經裏常常出現。 大家都很熟悉的一段經文,在路加福音第十章,主說:要收的莊稼多,作工的人少,所以當就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去收他的莊稼。主知道工場的需要,但他都沒有叫我們立刻去找工人來滿足工場的需要,反而叫我們最先要禱告,求主感動工人來填滿工場的需要。今日中國教會常發現工人與信徒,長執發生衝突,不是信徒把工人請走,就是工人自己留不肯離去,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沒有充足的禱告,去了解神的心意,以致很容易把工人請來,又發現不合適,造成教會的不和諧,以致分裂。這是令人痛心的事。約翰福音十五章,葡萄樹與枝子的關係。我們如果想為主結果,一定要禱告,縱然我們住在主裏面,對神的話也很熟練,但非經禱告的途徑,才去為主結果,那裏是這樣的說,約15:7”你們若常在我裏面,我的話也常在你們裏面,凡你們所願意,祈求就給你們成就,你們多結果子,我父就因此得榮耀,你們也就是我的門徒了。” 大家很熟悉的舊約故事,摩西在曠野帶領以色列人與亞瑪力人爭戰。摩西叫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爭戰,他自己與亞倫,戶珥在出上舉杖仰望上帝,摩西何時舉杖,以色列人就爭戰勝利,摩西何時手下垂,亞瑪力人就得勝,換句話說,他何時禱告,以色列人就得勝,他何時不禱告,以色列人就戰敗。從以上這些例子來看,禱告是神設立的一個途徑,我們必須透過這個途徑,神的能力,作為,才會彰顯。這就是我們禱告的原因。我們的主,祂在肉身的時候,藉著禱告,完成了天父的旨意,和地上的工作。保羅被神重用的僕人但是他也是一個不住禱告的人,歷世歷代很多因聖靈而帶來的復興工作,背後都是有神的僕人和信徒,付上禱告的代價。我們讚美上帝。祂是全能的上帝,他無所不能,他可以用自己的能力,派遣天使來成就他的計劃,但他卻用我們已些卑微的器皿透過禱告,來成就祂的計劃。”上帝要與我們同工”我們看到上帝是何等的謙卑,所以我們應視禱告為上帝賜給我們一種福份,權柄,存著感恩的心來接受,視禱告視為一個蒙福的挑戰。 (2)禱告的次序 9-13節把禱告的次序描寫得很清楚,9-10節禱告的內容是關乎上帝的。11到13節關乎到我們的。上帝的事情擺在第一優先,我們的事情擺在後面,我們化一點時間來思想這些禱告的內容,關乎到神的事情。 第一﹕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禱告關乎到神的名,神的名是什麼,在舊約是講耶和華,新約是講耶穌。耶和華的意思是什麼呢。,神最初的宣告祂的名字,就叫做”I Am”, 祂自己稱呼自己叫”I Am”,別人稱呼叫祂 “He is”。當神在曠野呼召摩西叫摩西下到埃及去帶領以色列出埃及,摩西不肯,找很多理由推辭,其中一個理由說,那些以色列人必不相信是你打我去領他們出來,他們一定問,耶和華是誰,你的上帝叫什麼名字。神就跟摩西說,你對以色列人說: “我是自有永有的” 英文的意思,就是“ I am who I am ”,我的名字叫做“我是”。新約希伯來書十一章,有一節聖經記載,人非有信,因為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神,且相信祂賞賜那尋求的人,必須信有神這個英文的意思是 believe that…


第八課 禱告的態度(太6: 5-8)

這段經文是主耶穌對門徒講論禱告,內容是關於禱告時應有的態度,在這裡主耶穌兩次的,先舉反面的例子,再由正面來教導我們關於禱告的正確態度。讓我們藉著這段經文來學習主耶穌所要求我們禱告的兩個基本態度﹕ (一)真情流露 禱告是與天上的父談話,就如在家中與父親交談一樣,是要享受與天父親密交通的關係。所以,不是在乎言詞的華麗,乃是在乎真情的流露;不是要在人前炫耀自己,而是要在神前傾心吐意,禱告要發自內心。 (1) 勿炫耀己(V.5) 主耶穌在這裡指出有些人的禱告是假冒為善的,他們愛站在會堂和十字路口上禱告。會堂和十字路口是眾人聚集的地方,也就是公開場所。其實,我們也參加許多人在一起禱告聚會,在許多的聚會有公開禱告,司會的禱告、謝飯的禱告等,都是在公開場所禱告。我們的主耶穌也在五餅二魚的神蹟上,在眾人面前為餅祝謝。又叫拉撒路從死裡復活時,也在眾人面前舉目望天向天父禱告。而在這裡主耶穌怎麼會叫我們不要像假冒為善的人愛在公共場所眾人面前禱告?一定不是場所的問題,問題是在於他們故意叫人看見,叫人看見又有什麼不好呢?叫人看見沒什麼不好,但是故意叫人看見就不好了。主耶穌說,他們已經得到他們的賞賜。什麼賞賜呢?就像前面論到假冒為善的人施捨時希望被人看到,故意要得人的榮耀、稱讚。這就是他們所求的,也就是說他們的禱告是虛假的,不是要來親近神與神交通,而是要在人前炫耀自己是多麼虔誠、多麼的屬靈,想要得人稱讚,這樣的人是假冒為善。主耶穌曾對這樣的人說﹕『以賽亞指著你們假冒為善之人所說的預言是不錯的。如經上說: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卻遠離我。』炫耀自己的禱告,不但不能親近神,反而遠離了神,主耶穌說這樣的人拜父也是枉然的,不蒙神的喜悅。怎樣的禱告才蒙神的喜悅呢?當然要發自內心。 (2) 發自內心(V.6) 主耶穌又繼續的說﹕『你禱告的時候,要進你的內屋,關上門,禱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禱告一定得關在房間裡才能蒙神垂聽嗎?當然不是。這裡的重點不在於禱告的地點,重要的是禱告你暗中的父。不在乎有形的房間或門,在乎你與父神單獨的親近。任何地方,只要能叫你安靜,就好像只有父神與你,兩個面對面、一對一的交談。我們的父神無所不在,祂必在那裡與你親近。而我們真誠地向祂傾心吐意,不必講多華麗的言詞,父神都會悅納,祂必報答你。人的稱讚比起天父的報答,實在沒得比。 有一次主耶穌設了一個比喻說:「有兩個人上殿裡去禱告:一個是法利賽人,一個是稅吏。法利賽人站著,自言自語的禱告說:『神啊,我感謝你,我不像別人勒索、不義、姦淫,也不像這個稅吏。我一個禮拜禁食兩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那稅吏遠遠的站著,連舉目望天也不敢,只捶著胸說:『神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我告訴你們,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為義了;因為,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路 18:10-14] 法利賽人自以為義,他的禱告是對神和那個稅吏炫耀自己、控告別人,他得不到神的賞賜,反而被神降為卑。而那個稅吏連頭都不敢抬,痛悔的捶著胸求神開恩赦免。他那出自內心、真情的流露出悔改的心,蒙神的悅納,並且得到赦罪之恩的報答。罪得赦免,被神算為義人,有什麼比這更好的報答呢? 聽說曾有一位本國宣教士和一位外國宣教士住在一起,本國宣教士每天下午四點鐘就跪在窗前迫切禱告,求主快來,而另一位外國宣教士時常在下午四、五點鐘的時候會出去寄信,必經過他的窗口。本國宣教士為了討好外國宣教士,故意的這樣禱告,表示他的敬虔。外國宣教士怕他裝假,於是有一天就在他禱告時,爬上天花板,然後突然跳下來假裝是主耶穌降臨,那位宣教士嚇得仆倒在地,連忙喊著說﹕『主啊!我還沒有預備好,求你赦免我。』 禱告必須發自真心。神是個靈,我們要用心靈和誠實來敬拜祂和祂交通。因此我們在公開場所禱告之前,先要有內室禱告的學習。我們懂得私下與神交談後,在公開的禱告會也是一樣的和神交談。禱告是要叫神聽見、蒙神悅納,不是要討人的喜歡。潘霍華說﹕「真正的祈禱不是『行善積德』,而是如孩子向父親的祈禱。不管是在神、我們自己或是別人面前,它絕不是用來展示自己。」史可高說﹕「一些出於內心的傾心吐意,比用許多流暢而動聽話語的禱告更有效。」 在舊約中有一個人,名叫以利加拿,他有兩個妻:一名哈拿,一名毗尼拿。毗尼拿有兒女,哈拿沒有兒女。雖然以利加拿特別愛哈拿,但是哈拿不能生育,毗尼拿常常激動她使她生氣,哈拿非常痛苦。哈拿心裡愁苦,當他們全家上聖殿去獻祭時,她就痛痛哭泣,祈禱耶和華,在耶和華面前傾心吐意,許願說﹕「萬軍之耶和華啊,你若垂顧婢女的苦情,眷念不忘婢女,賜我一個兒子,我必使他終身歸與耶和華,不用剃頭刀剃他的頭。」耶和華神真的垂聽哈拿的真心祈禱,賜給了她一個兒子,她也還願將這神所賜的兒子奉獻給神。他就是偉大的先知撒母耳。 哈拿真心的禱告,不但蒙應允得了一個兒子,奉獻給神後,神在加給她三個兒子兩個女兒,神的報答是超乎我們所求所想的。 蒙神喜悅的禱告不但要真情流露,還要有充足的信心。 (二)信心充足 主耶穌教導我們禱告不要像外邦人,外邦人是怎麼禱告呢?外邦人用許多重覆的話,他們以為話多了必蒙垂聽。他們的重複表現人為的努力和功德, 以為話多上帝必聽。 我們的重複禱告,是表現真實的信心(路18﹕1-8),像以利亞屈身在神面前七次的求雨。外邦人對上帝屬性的認識是模糊不清,我們對上帝屬性的認識是清楚的,祂是無所不知, 又是充滿慈愛的上帝。 (1) 全知的上帝(V.8) 外邦人因為他們的神不知道他們的需要,於是就重復的求,希望能喚醒他們的神。其實他們的神是金的、銀的、用人手所造的偶像。有口卻不能言,有眼卻不能看,有耳卻不能聽,有鼻卻不能聞,有手卻不能摸,有腳卻不能走,有喉嚨也不能出聲。[詩115:5-7]這樣的神怎麼會給他們所需的呢?在舊約中有一位先知叫以利亞,當時有個壞王叫亞哈,娶了拜巴力的外邦女子耶洗別後,就跟著事奉敬拜巴力,殺了許多以色列的先知。以利亞為了要讓百姓知道誰是真神,就在迦密山上與450個巴力的先知比能力。巴力的先知們從早上到中午,從中午到晚上,不停的喊“巴力啊!求你應允我們”,卻沒有聲音、沒有應允。不但大聲求告,還照他們的規矩,用刀槍自割自刺,直到身體流血,狂呼亂叫,卻沒有聲音、沒有應允、沒有理會。於是以利亞就叫眾民到他那裏去,先築壇,把祭物切成塊子,擺在祭壇的柴上,然後倒水在墦祭上,一直倒到四周的溝裏也滿了水,然後就求告耶和華,於是耶和華就降火來燒盡了墦祭、木柴、石頭、塵土,又燒乾溝裏的水。眾民看了就俯伏在地說﹕「耶和華是神!耶和華是神!」(王上18:39)…


第七課 重見光明(詩篇51篇)

有一個笑話,不是真的,但代表的意義卻是真實的。有一個人寫信給稅務局,說他去年報稅,少交了稅金,令他晚上睡不著覺,所以他寄五百元給稅務局,告訴他們他的虧欠。這封信又說,如果他交了這五百元稅金後,晚上還睡不著,他就會把所欠的全部都付上給稅務局。這個故事是Ray Stedman講的。這個故事指出不誠實所帶來良心的譴責。基督徒應該過著一個快樂平安的生活,因為他已蒙神接納,他的罪得著赦免。可是一旦基督徒又犯罪,而這個罪沒有對付好,他在罪中的掙扎,使他活得非常痛苦。他如何能從罪中解脫,如何從黑暗中出來,再上光明的道路,這是詩篇51篇給我們的指引和答案。 (一) 罪惡的可怕(V.2,3,7,8,11) 大衛犯了搶人的妻、並把別人的丈夫殺死的罪行。他的罪不但使別人痛苦,也帶給自己極大的痛苦。這幾節聖經就深刻的描寫大衛犯罪後的感受。他感到他的罪行好像新衣服染了黑點一樣,他恨不得馬上洗擦除淨(V.2);他發現他罪行的陰影隨身不離,像莎士比亞戲劇中的馬克白常常在幻影裡看自己殺國王的血一樣(V.3);他又感覺到自己像患了麻瘋病一樣,自己被隔離,別人也不敢親近他,他陷於孤立無援的狀態(V.7)。他內心的深處受到良心的責備和屬靈的擔憂,他的骨頭好像被壓傷一樣(V.8)。他更害怕上帝離棄他,把聖靈從他身上收回,像掃羅王的可憐光景一樣(聖靈內住在新約的信徒,永遠不離開,但會憂傷)。所以大衛落在上述的痛苦裏,罪惡是何等的可怕,他如何能從這些困境中走出來呢?他必須有神的赦免,才能把這些可怕的現象除掉。 (二) 赦罪的把握(V.1) 所以大衛向神禱告,求神的赦免。在這個求神赦免的這句話裏,我們有充足的信心,他的罪會蒙赦免。為什麼呢?因為這句話提到上帝的慈愛和慈悲,這兩樣是代表上帝的重要性情。“慈愛”在希伯來文的意思是忠貞不二的愛,是盟約的愛。神怎樣與亞伯拉罕並以色列人立約,要祝福亞伯拉罕和以色列人,祂會守約。主耶穌怎樣與我們立約,用祂的身體和血與我們立約,說明祂對我們的愛如此之堅強。“慈悲”在原文的字根是與婦人的子宮(womb)相同。換句話說上帝愛我們的愛如同母親愛孩子的愛。母親十月懷胎,小心照料才把嬰孩生出來,母親對孩子的愛可以說是血肉相連。孩子哭,母親也會落淚。孩子傷心,也痛在母親的心裏。神對我們的愛就像母親對孩子的愛一樣。有了神守約的愛,和祂母親那樣偉大的愛,我們罪得赦免才有盼望和把握。 當先知拿單把大衛的罪行指出後,大衛立刻認罪,先知拿單便說他的罪被赦免了。但是拿單提到大衛有報應﹕刀劍必永不離開他的家;把他的妃嬪給別人,他在日光之下就與她們同寢,並且他與拔示巴所生的兒子必定要死(撒下12:10-14)。是否大衛的罪沒有被赦免呢?不是的,這些報應是管教,叫大衛以後不要再犯罪。因為神藉著拿單向他說﹕他的罪已被除掉,他不至於死。我用一個生活的例子來說明這個真理。我家的孩子用球把窗戶打破了,我非常生氣,他很害怕,向爸爸道歉認罪。我赦免他了,但我要他做兩件事,第一件去找一家修理窗戶的公司,從營業廣告挑選,價錢要便宜的,叫人來修。第二修好了他去付錢。我這樣做是對他的管教,讓他知道做錯事是會有後果的。大衛與拔示巴生了第二個兒子所羅門,神藉著先知拿單賜給他一個名字叫耶底底亞,因為耶和華愛他。在他接受耶和華管教的日子裏他雖有很多的痛苦,但我們卻看見神的恩手一直托著他。難怪大衛在詩篇23篇說﹕他的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他。這些事件都說明上帝完全赦免了大衛。 (三) 赦罪的要求(V.3-6;16-17) 大衛從黑暗走向光明,從犯罪後可怕的光景到達赦免的地步,有一件很重要的事要做的,就是誠懇的認罪。在這篇詩篇裏求赦免或類似求赦的字句一共出現了11次。提到罪的字眼出現了一共12次。可見大衛多麼懇切的認罪。從這幾節聖經裏,我們看見他認罪的內容,認罪的態度和他對罪的傷痛。他把本罪和原罪都認出來,他毫不含糊的指出自己所犯的罪,也承認自己澈頭澈尾的是個罪人,毫無良善可言。他認罪的態度是百分之百,不是百分之五十,或百分之九十,他完全承擔自己所犯的罪,沒有責怪拔示巴,為什麼洗澡的時候和地點不選別的,偏偏就在他起床出來在平頂遊行的時候就給他碰著。不但他認罪的誠實,他為罪何等的傷痛!他傷痛的原因,不是為了怕罪帶來的後果,他傷痛的原因是痛恨自己為什麼犯下如此的大罪。他傷痛到一個地步,連自己的面子都不顧,身為一國之君,他不怕人輕看他。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他寫了這篇詩篇,不只是給拔示巴看、給拿單看、或給知道他犯罪的元帥約押看,這篇詩篇乃是給他所有的老百姓看,因為他把這篇詩篇交給詩班去唱。啊!弟兄姊妹我們曾否像大衛這樣的為罪憂傷呢?難怪他被稱為合神心意的人,合神心意的人不是說他不會犯罪,乃是犯罪後,他為罪憂傷,向神徹底的認罪的態度,這態度令神喜歡。我自己也有詩篇51篇類似的經歷,我真是感到為自己的罪過憂傷和痛悔(大學讀書翻譯的罪)。 (四) 光明重現(V.13-15;18-19) 當我們為罪憂傷、懇切認罪之後,神就要赦免我們的罪,這樣我們的屬靈生命就會光明再現。從13到15節,18-19節兩段經文裏,大衛向神發出一個誓言承諾,就是他罪得到赦免後,他就要傳揚神的道,他就要高聲讚美主,他就要獻祭敬拜上帝。這三個情況是靈裏的復興,是光明的再現,是罪得赦免後的表現。18節他為錫安、為耶路撒冷祈求,他自己身為君王,深怕自己的罪影響他的子民,所以他也為他們求赦。19節出現“那時”二字是指罪得赦免的時候,神必悅納他的獻祭和敬拜。我自己也有一個光明再現的經歷(向以前的老闆認罪),當我承認自己的罪過時,得著神的赦免後,我便能將神的道指教有過犯的人。 我們是否在黑暗中行走?心裡沒有喜樂,好像離神很遠,這種黑暗的光景是否因為我們犯罪所致?如果是,我們好不好像大衛一樣為罪憂傷,懇切在神面前認罪,祂一定喜悅,一定不輕看,一定照著祂的慈愛和豐盛的慈悲赦免我們,使我們出黑暗重見光明,過著一個平安喜樂,與神和好的生活。


第六課 令耶穌驚訝的事(路17:11-19)(陳世協牧師)

有時親友給我們一個“驚奇”的生日慶賀,叫我們意想不到。耶穌是無所不知的神,應該不會有任何令他驚訝的事吧!可是路加福音記載了一宗耶穌感到驚訝的事﹕不會感恩的人!這個事件告訴我們三件事﹕ 一、 領受恩典多的人常常不懂得感恩(v.17-18) 路加顯突了撒瑪利亞人的感恩,對比了富有神的律法、聖言、祭祀和節期的猶太人的不感恩。 過多、過久的感恩也容易使我們習以為常,以為是理所當然而無須感恩。 二、 領受恩典的人多,感恩的人少(v.17-18) 一樣的遭遇,一樣的醫治,九個人繼續步行,只有一個人回頭向耶穌感恩,為什麼?當一個人從弱者變成強者時,也是最不會感恩的時候。弱者充滿需要,一點援助時感恩不盡;強者不再需要,有眾多選擇,有多扇機會之門打開,感恩之情最易被排擠門外。 三、 感恩需要具體(v.17-18) 九個繼續步行的猶太人,可能把感恩之情放在心中沒有表達,可是耶穌誇講的是具體表達的撒瑪利亞人。我們的感恩放在心中是不夠的,必須表露在行動上。 結語﹕令人感恩的三件事﹕ 1、改變自己的角度,可以使不能改變的大環境更易接受, 而激起感恩之心。 2、享用已經擁有的,可以使我們更知足,而激起感恩之心。 3、知道神在掌管一切,事情仍未到盡頭,神仍在工作的盼望, 激起感恩之心。


第五課 以感謝為祭(陳終道)

神自己說:“凡以感謝獻上為祭的,便是榮耀我。”(詩五○:23)可見基督徒要叫神得榮耀,就該常獻上感恩。但為甚麼獻上感恩就是榮耀神﹖因為: 一.感恩是準備給,不是準備得 祈求的人總是盼望從神有所得著,但感謝的人則是準備對神有所獻上。究竟我們認為那一種人更有福﹖是那些一直向神要的人,還是願意不斷獻給神的人﹖不是只會向神要的人有福,是樂意獻給神的人有福。兒女若只知道向父母“要”的,還沒有成長,但那些知道該供給父母的就成長了! 神是否必須不斷地有好處給人,才能換取人的敬愛朝拜﹖不是。神喜歡給人恩典是出於神的慈愛,但人若只因得蒙神的賜福才敬愛祂,那樣的敬愛就不夠真純,不能榮耀神。約伯所作的見證,就是證明神不是要藉著常賜福給他和他一家才得著他的敬愛和頌讚的。反之,縱使神奪去他一切財富兒女,一時之間慘遭各種橫禍,他還是敬愛祂,讚美祂;因為神本身的美善就足以使人不斷敬愛稱頌,祂無須不斷給人好處以換取人的敬愛稱頌。 感謝既是準備獻給神,不是要從神得甚麼,所以凡以感謝獻上為祭的,就是榮耀神。 二.感恩表示順服神的安排 感謝神與埋怨神剛剛相反。感謝不但表示順服神所安排的遭遇,且以神的安排為滿足;埋怨則表示不接受神的安排,且把遭受任何不愉快或挫折的責任,諉過於神。神容許信徒的人生有各種不同的遭遇,為使萬事互相效力,叫我們受益。但常埋怨的人對神的心常存逆意,以致未能受益反而招損;但常感恩的人對神的心常向著善意方面,因而在各種逆境中仍能受益而長進。 有一位名解經家被人摸了錢包,他感謝神說:1) 幸虧大部份錢存銀行,錢包所失只屬少數;2) 雖然失了錢,人沒受傷;3) 是別人偷我錢包,不是我偷別人;4) 失了錢包事小,因此而得之教訓意義重大;5) 所失的錢或許正可濟人之急;6) 偷錢包的人有可能被聖靈感動自責悔改。我們受虧損時能這樣感恩而受益麼﹖ 三.感恩與奉獻分不開 感恩必然有所奉獻。雖然有物無心的感謝神不喜悅;但只在口頭上說“感謝”,卻無物也無心的感謝,就顯得更虛偽了!其實“凡以感謝獻上為祭”這句話已顯明感恩與奉獻的不可分割,因為所有的“祭”都是一種具體的奉獻,而且是只能給神的奉獻;沒有任何人可以接受別人的祭,只有又真又活的神配受人的奉獻。不論用牛羊或財物,都不是神真正要的祭,神所要的是那出自感恩的心,而樂意獻上自己的祭。既肯把自己完全奉獻給神,則一切屬自己所有的,當然也必願意給神了。所以“凡以感謝獻上為祭的,便是榮耀我”這句話所指的奉獻,包括了: 1. 專一求神榮耀的感恩奉獻。 2. 既有內心的真情又有具體行為上之表現的奉獻。 3. 把自己身心全部給了神之後,附帶自己所有的也願給神的奉獻。 這正是神因愛我們,所曾為我們作過的美事──“上帝既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捨了,豈不也把萬物和祂一同白白的賜給我們麼﹖”(羅八:32) 四.感恩必然圖報 雖然神的恩典不是蒙恩的罪人所能回報的;但真正感恩的人必想報答祂的恩典。縱使明知不能報其萬一,也會常存圖報的心。感恩祭本身就是一項在外表方面回報的表示。若有人藉口“無法回報”,所以就從來沒有圖報的心,這人可能並未真正蒙恩。…


教師本

序言 第一課 認識聖經 第二課 釋經目的(提後 3:15-16) 第三課 認清主題 第四課 釋經途徑 第五課 經文分段 第六課 釋經原則(一) 第七課 觀察經文(一) 第八課 釋經原則(二) 第九課 觀察經文(二) 第十課 解釋經文(一) 第十一課 解釋經文(二) 第十二課 應用經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