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課 禱告的態度(太6: 5-8)

這段經文是主耶穌對門徒講論禱告,內容是關於禱告時應有的態度,在這裡主耶穌兩次的,先舉反面的例子,再由正面來教導我們關於禱告的正確態度。讓我們藉著這段經文來學習主耶穌所要求我們禱告的兩個基本態度﹕

(一)真情流露
禱告是與天上的父談話,就如在家中與父親交談一樣,是要享受與天父親密交通的關係。所以,不是在乎言詞的華麗,乃是在乎真情的流露;不是要在人前炫耀自己,而是要在神前傾心吐意,禱告要發自內心。
(1) 勿炫耀己(V.5)
主耶穌在這裡指出有些人的禱告是假冒為善的,他們愛站在會堂和十字路口上禱告。會堂和十字路口是眾人聚集的地方,也就是公開場所。其實,我們也參加許多人在一起禱告聚會,在許多的聚會有公開禱告,司會的禱告、謝飯的禱告等,都是在公開場所禱告。我們的主耶穌也在五餅二魚的神蹟上,在眾人面前為餅祝謝。又叫拉撒路從死裡復活時,也在眾人面前舉目望天向天父禱告。而在這裡主耶穌怎麼會叫我們不要像假冒為善的人愛在公共場所眾人面前禱告?一定不是場所的問題,問題是在於他們故意叫人看見,叫人看見又有什麼不好呢?叫人看見沒什麼不好,但是故意叫人看見就不好了。主耶穌說,他們已經得到他們的賞賜。什麼賞賜呢?就像前面論到假冒為善的人施捨時希望被人看到,故意要得人的榮耀、稱讚。這就是他們所求的,也就是說他們的禱告是虛假的,不是要來親近神與神交通,而是要在人前炫耀自己是多麼虔誠、多麼的屬靈,想要得人稱讚,這樣的人是假冒為善。主耶穌曾對這樣的人說﹕『以賽亞指著你們假冒為善之人所說的預言是不錯的。如經上說: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卻遠離我。』炫耀自己的禱告,不但不能親近神,反而遠離了神,主耶穌說這樣的人拜父也是枉然的,不蒙神的喜悅。怎樣的禱告才蒙神的喜悅呢?當然要發自內心。
(2) 發自內心(V.6)
主耶穌又繼續的說﹕『你禱告的時候,要進你的內屋,關上門,禱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禱告一定得關在房間裡才能蒙神垂聽嗎?當然不是。這裡的重點不在於禱告的地點,重要的是禱告你暗中的父。不在乎有形的房間或門,在乎你與父神單獨的親近。任何地方,只要能叫你安靜,就好像只有父神與你,兩個面對面、一對一的交談。我們的父神無所不在,祂必在那裡與你親近。而我們真誠地向祂傾心吐意,不必講多華麗的言詞,父神都會悅納,祂必報答你。人的稱讚比起天父的報答,實在沒得比。
有一次主耶穌設了一個比喻說:「有兩個人上殿裡去禱告:一個是法利賽人,一個是稅吏。法利賽人站著,自言自語的禱告說:『神啊,我感謝你,我不像別人勒索、不義、姦淫,也不像這個稅吏。我一個禮拜禁食兩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那稅吏遠遠的站著,連舉目望天也不敢,只捶著胸說:『神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我告訴你們,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為義了;因為,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路 18:10-14] 法利賽人自以為義,他的禱告是對神和那個稅吏炫耀自己、控告別人,他得不到神的賞賜,反而被神降為卑。而那個稅吏連頭都不敢抬,痛悔的捶著胸求神開恩赦免。他那出自內心、真情的流露出悔改的心,蒙神的悅納,並且得到赦罪之恩的報答。罪得赦免,被神算為義人,有什麼比這更好的報答呢?
聽說曾有一位本國宣教士和一位外國宣教士住在一起,本國宣教士每天下午四點鐘就跪在窗前迫切禱告,求主快來,而另一位外國宣教士時常在下午四、五點鐘的時候會出去寄信,必經過他的窗口。本國宣教士為了討好外國宣教士,故意的這樣禱告,表示他的敬虔。外國宣教士怕他裝假,於是有一天就在他禱告時,爬上天花板,然後突然跳下來假裝是主耶穌降臨,那位宣教士嚇得仆倒在地,連忙喊著說﹕『主啊!我還沒有預備好,求你赦免我。』
禱告必須發自真心。神是個靈,我們要用心靈和誠實來敬拜祂和祂交通。因此我們在公開場所禱告之前,先要有內室禱告的學習。我們懂得私下與神交談後,在公開的禱告會也是一樣的和神交談。禱告是要叫神聽見、蒙神悅納,不是要討人的喜歡。潘霍華說﹕「真正的祈禱不是『行善積德』,而是如孩子向父親的祈禱。不管是在神、我們自己或是別人面前,它絕不是用來展示自己。」史可高說﹕「一些出於內心的傾心吐意,比用許多流暢而動聽話語的禱告更有效。」
在舊約中有一個人,名叫以利加拿,他有兩個妻:一名哈拿,一名毗尼拿。毗尼拿有兒女,哈拿沒有兒女。雖然以利加拿特別愛哈拿,但是哈拿不能生育,毗尼拿常常激動她使她生氣,哈拿非常痛苦。哈拿心裡愁苦,當他們全家上聖殿去獻祭時,她就痛痛哭泣,祈禱耶和華,在耶和華面前傾心吐意,許願說﹕「萬軍之耶和華啊,你若垂顧婢女的苦情,眷念不忘婢女,賜我一個兒子,我必使他終身歸與耶和華,不用剃頭刀剃他的頭。」耶和華神真的垂聽哈拿的真心祈禱,賜給了她一個兒子,她也還願將這神所賜的兒子奉獻給神。他就是偉大的先知撒母耳。
哈拿真心的禱告,不但蒙應允得了一個兒子,奉獻給神後,神在加給她三個兒子兩個女兒,神的報答是超乎我們所求所想的。
蒙神喜悅的禱告不但要真情流露,還要有充足的信心。

(二)信心充足
主耶穌教導我們禱告不要像外邦人,外邦人是怎麼禱告呢?外邦人用許多重覆的話,他們以為話多了必蒙垂聽。他們的重複表現人為的努力和功德, 以為話多上帝必聽。 我們的重複禱告,是表現真實的信心(路18﹕1-8),像以利亞屈身在神面前七次的求雨。外邦人對上帝屬性的認識是模糊不清,我們對上帝屬性的認識是清楚的,祂是無所不知, 又是充滿慈愛的上帝。
(1) 全知的上帝(V.8)
外邦人因為他們的神不知道他們的需要,於是就重復的求,希望能喚醒他們的神。其實他們的神是金的、銀的、用人手所造的偶像。有口卻不能言,有眼卻不能看,有耳卻不能聽,有鼻卻不能聞,有手卻不能摸,有腳卻不能走,有喉嚨也不能出聲。[詩115:5-7]這樣的神怎麼會給他們所需的呢?在舊約中有一位先知叫以利亞,當時有個壞王叫亞哈,娶了拜巴力的外邦女子耶洗別後,就跟著事奉敬拜巴力,殺了許多以色列的先知。以利亞為了要讓百姓知道誰是真神,就在迦密山上與450個巴力的先知比能力。巴力的先知們從早上到中午,從中午到晚上,不停的喊“巴力啊!求你應允我們”,卻沒有聲音、沒有應允。不但大聲求告,還照他們的規矩,用刀槍自割自刺,直到身體流血,狂呼亂叫,卻沒有聲音、沒有應允、沒有理會。於是以利亞就叫眾民到他那裏去,先築壇,把祭物切成塊子,擺在祭壇的柴上,然後倒水在墦祭上,一直倒到四周的溝裏也滿了水,然後就求告耶和華,於是耶和華就降火來燒盡了墦祭、木柴、石頭、塵土,又燒乾溝裏的水。眾民看了就俯伏在地說﹕「耶和華是神!耶和華是神!」(王上18:39)
巴力先知重複的從早到晚不停的求,因為他們以為他們的神不知道他們的需要,其實他們所拜的不是神乃是偶像,所以他們所求的,也沒有得到應允。以利亞一求就得到應允,因我們的神是全知又全能的。祂是萬有的主宰,宇宙萬物都是祂手所造的,人更是祂精心的傑作,我們的每一根頭髮祂都數過,我們的心思意念祂都看得清清楚楚。祂知道我們心中所想的,在沒有祈求以先,祂早已知道我們所需用的。作為神的兒女時常經歷在還沒祈求,神就供應我們的需要。但有時卻要禱告再禱告,不住的禱告,為什麼呢?
(2) 全愛的上帝(V.8)
我們所信的這位神是完全的神,祂是創造我們的神,不是人手所造的偶像。人手所造的偶像是人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所造出來,希望這被造的神有求必應的滿足他們的要求,所以當所拜的不靈時就再換一個神。然而,我們的神是全愛的神,我們與神的關係是兒子與父親的關係,焉有地上的父親不愛他的兒女,不把真正好的和他們最需要的給他們呢?更何況我們在天上的父呢?祂最知道
(a) 什麼是對我們真正好的﹕
能叫我們更認識祂、更依靠祂的才是對我們好的。所以當有求必應對我們好時,祂就馬上應允我們,假如有求必應會叫我們遠離神時,神為了愛我們的緣故就不給我們所求的。
(b) 什麼是我們真正需要的﹕
有時我們不知自己真正的需要是什麼,或是求的不是最好的,而我們的神是何等的愛我們,祂用最好的來代替我們所求的,這就是為什麼神的兒女常常作見證時說﹕還好神沒有聽禱告,否則就不堪設想。或是說﹕神給的超出他所求所想的。
再者神知道我們的需要,祂讓我們常常禱告是對我們有好處的,是要操練我們的信心。在路加福音用一個比喻來勉勵我們要常常禱告,不可灰心。那比喻中有一個不義的官,不怕神也不尊重人。那城裏有個寡婦常來求這不義的官給她申冤。這官多日不准,後來為了免得這寡婦繼續的來煩他,就給這寡婦申冤了。神的選民晝夜呼籲祂,祂雖然為他們忍耐多時,豈不終久給他們申冤麼。
主耶穌最後說﹕人子來的時候,遇得見世上有信德的麼?祂為何沒有在我們禱告一次就應允我們,乃是要幫助我們更多的認識祂是全知的上帝,並且經歷祂是全愛的上帝,使我們的信心更加的堅固。
所以我們禱告應該簡潔有力、充滿信心、態度懇切,因為我們的父是無所不知又是無所不能,他必照著祂最美的旨意應允我們的禱告。

我們不要像假冒為善的人,乃要真誠的禱告;也不要像外邦人,因我們的神知道我們的需要,只要用信心懇切的來求告神。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on "第八課 禱告的態度(太6: 5-8)"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