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2017

《路德记》学生本

結論 (一)經文交叉結構 A 拿俄米空手回到伯利恆(1:1-6) B 路得跟隨拿俄米(1:7-22) C 路得巧遇波阿斯(2:1-3:9) X 波阿斯答應路得的祈求(3:10-18) C’ 波阿斯巧遇至近的親屬(4:1-12) B’ 波阿斯與路得結合(4:13-15) A’ 拿俄米手抱孫子在伯利值(4: 16-22) (二)主題:神的救贖 一章:轉向神 二章:經歷神 三章:求告神 四章:得著神 (三)鑰字(句) 1. 至近的親屬(v2:20; 3:9,12; 4:1,3,14) 拿俄米失去丈夫,兒子,連丈夫的田產將要失去,她需要至近的親屬來保護,贖回她丈夫的財產和保持她丈夫的名份。路得失去丈夫,失去依靠,需要保護。波阿斯成為拿俄米的贖回者,使她的丈夫留名,使丈夫的財產不致喪失。波阿斯成為路得的保護者因為坡阿斯成為她的丈夫。 2.恰巧(2:3; 4:1) 路得”恰巧”到了波阿斯的田裡拾麥穗, 從此認識了他。波阿斯”恰巧”在城門口遇到那個至近的親屬,立刻解決了贖她的問題。這兩個…


释经练习与专题研究

釋經練習 每人選擇一段經文(由老師提供或自己決定),下次上課時分享 每次一人分享﹕每人二十分鐘短講,五分鐘大家評論 下列為一些參考經文﹕ 提後2:3出13:21-22西1:21詩34:8太7:23約壹5:13申6:5太17:20 可10:43撒上15:22約13:14弗3:18雅4:14啟19:9創3:15林後9:7 約14:21太13:30太13:19-23弗3:20詩42:5路9:23徒15:20太12:40 太13:33太16:5-6太16:23太7:21太10:34太22:14林前9:18可6:51-52 太8:37-38林前14:15林後4:14約4:3-4約10:10林前11:28腓2:12賽5:19羅12:1 專題研究 每次一個人分享三十五分鐘,十分鐘大家評論 準備講義、講章如同上課一樣 根據聖經,按照釋經的原則研究下列的題目﹕ 聖殿在新約中的意義基督徒可以離婚嗎?可以生氣而不犯罪嗎?聖經中有沒有聖品人和平信徒之分?信心與行為的關係聖徒是什麼意思?什麼是蒙召?什麼是特別呼召?什麼是成聖?基督徒當守安息日嗎?禁食的真義 神會後悔嗎?神是慈愛的為什麼要滅盡迦南人?女人是否可以講道?神為何讓苦難邪惡臨到世人?說方言與作先知講道牧師、長老、執事的異同我們在基督裡得了什麼基業?神的預知和預定稱義、成聖、事奉基督徒是否要十一奉獻? 釋經練習範例 約翰福音十四章二十一節:「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這人就是愛我的.愛我的必蒙我父愛他、我也要愛他、並且要向他顯現。。」 觀察: 何人:有了我的命令又遵守的,這人,愛我的,我父,他,我 何處: 何事:有了我的命令,遵守,愛我,必能我父愛他,我也要愛他,向他顯現 如何: 何時: 為何: 解釋:…


第四单元

基督之家 師資培訓 第四單元 教學課程設計的原則 一。教學設計的定義﹕ 教師在教導每一堂之前,將所要教導的材料經過完整的設計,使課程的內容,目標,程序,方法,活動,評估等事項能在自己教學的掌控之下,達到學習的果效。 二。教學設計的功用﹕ 透過教學課程的設計使學生能夠明確教學的目的,有充分的準備,可選擇適當的教具,以期更有效的達到學習的果效或教學目標。 三。教學設計的內容﹕ 引言,經文,教學目標,教學大綱,教學方法,教學活動,教學工具,以及時間的分配等。 引言﹕引言的目的在於引起興趣,刺激需要。 可以用故事,實事新聞,彥語或報章雜誌的調查,統計報告等。 經文﹕經過禱告後,聖靈感動時所賜予的經文。 教學目標﹕以學習者的立場來分有認知,感情和技巧三種學習原則。 認知的層面是最基本的學習領域。 認知的層面其中包括﹕知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和評鑑等 認知學習指導原則﹕多種感觀的參與,多種講寫的參與,採用新奇的活動,轉變成新的形式,探索觀念間的關係,分析並解釋概念,給予應用的機會。 感情的層面包括﹕態度,興趣,理想欣賞和適應等,層次分為接受,反應,價值的判斷,價值組織化和價值性格化等。價值的組織化就是把價值觀念系統化成為個人的價值觀或人生處世哲學。價值的性格化這是將價值的系統內在化成為人的性格的一部分,個人就依其信仰觀念來行事。換句話說,透過內在的肯定或委身,改變成為這一個人一生一世所要跟隨的目標。 情意學習指導原則﹕透過讀聽模範者的見證,觀察模範者的表現,引用權威人士的話,感人肺腑之經歷,安排積極的行動,給予決志的機會,自我反省的檢討,分想內心的感受。 技能學習的層面﹕主要的是知覺,準備狀態,模仿反應,機械練習,復雜反應,創作。 技能學習的指導原則﹕觀看成品的制造過程,觀看成品的制造細節,述說成品的操作程序,指導學員做初步的嚐試,提供反覆練習的機會。模疑真實景況的練習。 四。將知識轉變成價值觀的層次 第一層﹕知識增進層–被動 我以前不知道要這樣作的! 我同意要這樣作!…


第三单元: 教學法和工具的使用

一。各種年層學習的過程﹕ A.成年人 注重需要,看到果效 利用已有的經驗提供參與的機會 想按著自己的意願來學習 想知道所學科目的重要性。 B. 各種成年人在人生中所追求的事﹕ 成人初期(18-35歲)﹕交友擇偶 結婚生子 成家立業盡公民職責 找社交團體 事奉教會 成人中期(35至六十歲)﹕專精職業 退休準備 重新工作(婦女)對年老父母的照顧 調整與配偶的關係 尋找新的興趣面對生理上的改變 建立實際人生觀 成人老年(六十歲以上)﹕ 適應退休生活 暸解退休後的醫藥福利 適應收入的減少 適應獨立生活 與孫兒建立關係…


第二单元

學習者定律的觀念﹕引起學習 A 學習者的模式 學習者的原理 一﹕教師有責任引起學生的學習 老師的責任是盡力去引導學生學習。這正是學習者七大定律的核心。 二﹕教師要為他們的影響力向神交帳 我的弟兄們,不要多人作師傅,因為曉得我們要受更重的判斷。(雅三1) 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三﹕教師要負責任,因為他們掌控主題、技巧、和授課者 教師藉著正確運用主題、技巧和授課的人,來引起學生的學習。 四﹕教師的成功應該由學生的成功來決定 教師成效的最重要考驗是學生的表現 學生做到的才真正算數,而不是教師所做的。如果學生成功,那麼教師就成功了。 五﹕教師的性格和專心教學,比他們言語的表達影響更大 你所做的要比你所說的講得更清楚。 行動比話語更有力。 這些教師在班上通常使人產生敬意和愛慕。 六﹕教師是為服事學生而存在 服事學生就好像愛我們自己的兒女一樣。 七﹕遵行學習者七律和教師七律的教師將成為偉大的教師 學習者的要素 1.學生—學習課題的個體 2.課題—學習的內容或技能 3.技巧—教導內容的態度或方法…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從聖經中看耶穌如何為人師表﹕ A. 祂的品格和為人﹕ a. 約14: 6﹕真理的表現 b. 西2:3﹕智慧, 知識 c.約2:24,25﹕洞察人心 d. 太5:7﹕了解人心,了解人生的現實 e. 約7:15-17;遵行神旨意 f. 約5;1-15﹕關心人的痛苦,有憐憫心 g.太11﹕29﹕心裏柔和謙卑 h. 可11﹕15-18﹕公義之心,潔淨聖殿。 I.太18﹕21-27﹕寬恕之心。 B. 祂的教學原則﹕ 1. 認識聽眾…


(第一单元 保罗:信仰的捍卫者) 第一课. 卫道者之準备

课文大纲: I 犹太教信仰的捍卫者 教育 经历 II 归信基督 导致信主的因素 信主 III 基督的使徒 早期宣道经历 保罗在加拉太的几件事 课文目标 当你读完本课后,应该能够: 说出保罗在犹太教里后受的训练和经历,如何装备他去传讲和捍卫福音。 指出在使徒行传中,保罗许多方面的个人特点,并说出神怎样将这些特点使用在他的事工上。 在使徒行传中找出归信主的原因,并思想这些原因对现今基督的仇敌有什么重要性。 进一步了解保罗的性格和他的事工,并深入明白他的著作。 本课作业 阅读课本的课文大纲和课文目标。 研读字词释义。 逐段研读课文,回答每个部分的问题。课文后有答案,可以核对。 完成课文学习后,再参照课文目标,确定你是否已达到其中的要求。 字词释义…


(十二) 應用經文

1.應用經文的原則 讀經或解經的目的就是為了應用聖經。我們如何能夠正確地應用聖經?讓我們先舉一個例子。譬如說你今天需要赴一個約會。早晨起來一打開電視或收音機,聽到氣象預報說﹕今天將有大雨。有了這個消息,你就知道出門要帶雨傘。這個例子中有一個很重要的消息,並且是與我有切身的關係。從這消息就帶出一個實際行動,而這行動是與我有益的。 同樣的我們在應用聖經之前,要先找到這段聖經要表達什麼消息給我,也就是這段經文的主題是什麼?有了正確的主題後,就要在神面前尋求,如何在這主題下作一個正確的行動。這裏我們要介紹四個原則來幫助我們如何正確的應用聖經。 A. 解釋正確 第一就是聖經的解釋要正確。正如解釋是基於正確的觀察,應用也必須基於正確的解釋。應用如果離開了經文的正義,就會失去聖經的權威與能力,與一個人發表個人的言論沒有什麼分別。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先介紹觀察和解釋,最後才介紹應用的原因。一般來說,一段經文在正常的情況下只有一種解釋,但是應用卻是可以多方面的。換句話說,主題只有一個,而應用的細節可能有多個。但一定要把細節定出來,才能夠具體的應用。例如你吩咐女兒,晚上要早點回家。早點回家是原則,但不夠細。當她到半夜12點才回來,你也沒有辦法。因為你的早對她來說太早了。如果你告訴她10點半之前一定要回到家,那就很清楚了。 我們要對經文的了解務求有充分的把握。在還沒有完全明白經文的意義之前,不要馬上跳進應用的領域去了。有些人則看自己當時的心情和興趣,喜歡的經文加以應用,不喜歡的就在一邊。有的採取游擊戰術,這裏一點,那裏一塊的應用,完全沒有章法可循。又如曾經有人讀了亞伯拉罕獻以撒的事,就以為神也要他把兒子獻給神。於是也照做。他以為當他舉起刀的時候,神也會阻止他。但沒有任何事發生。結果他真的就把自己獨一的兒子殺了。如此應用聖經經文實在危險。 總而言之,我們一定要對經文有正確的認識之後,才能夠將它應用在我們生活上。在還沒有正確的了解這段經文之前,千萬不要隨便來加以應用。 B. 整體原則 應用聖經必須基於聖經整體性的神學原則。先從大處著眼,然後其他的細節就可以配合這大前提來應用。譬如說,聖經教導我們不可貪財,又說想要急速發財的難免受罰。耶穌也教導我們,「你們不可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當我們有了這個大原則以後,我們對於錢財的處理,就會有一個基本的標準。你不可能向神禱告說,神哪,今天的彩券頭獎已經是一千兩百萬了。求你保佑我能夠中頭獎,我就奉獻一半出來給教會﹕六百萬是很多了。這種禱告神當然不會聽。你不管再去買多少的彩劵,神也不會保証你會中獎。因為你的出發點是貪財,想要不勞而獲。這就是聖經整體性的原則,當應在應用聖經的時候表現出來。 C. 超越時空 應用的原則不應該受歷史和文化因素的限制。遇見這些因素時,必需先將他化解,找出超越時空的原則,才可以應用。舉例來說:保羅勸勉姐妹要以正派的衣裳為裝飾(提前2:9),這是原則。不要以編髮,黃金,珍珠,和貴價的衣裳為裝飾,這是當時代應用的細節。原則可以適用於任何時代,但細節可以因時代有所改變。因為保羅的時代是在兩千年前的羅馬帝國時代。當時所謂正派的衣服,我們今天看起來,可能會認為是奇裝異服。這是因為文化、社會、時間、和地點的不同,因此而有不同的標準。同樣的今天所謂正派的衣服,中國和美國可能也不一樣。我們必須要以當地當時的正派衣服標準為標準,來決定我們的穿著。至於是不是可以編頭髮,戴黃金,穿珍珠等為裝飾,則是看整個時代的變化而決定。換句話說,當我們在應用聖經原則的時候,細節的部分要有彈性,不可以一成不變的將聖經當時的背景直接套在我們身上。 2.五種靈訓法 英文叫做SPECK,乃是採取五個應用項目中的每一個字的頭一個英文字母結合而成。它採用五個問題來表達: A. 罪惡 (Sin) — 這一段經文裏面是否有什麼罪惡要我去避免和引為鑒戒的 B. 應許 (Promise) —…


(十一) 解釋經文

1. 上下文 今天我們在上課之前,來玩一個遊戲。我們要來看一段聖經,然後我問大家一個問題,請你們告訴我對不對。但是不可以翻聖經,也不可以根據過去的經驗和認識,完全由本段經文所說的來回答。這段經文在哥林多後書一章十節:「他曾救我們脫離那極大的死亡,現在仍要救我們,並且指望將來還要救我們。」我的問題是﹕這段經文教導我們,信徒的得救分成三個階段,就是過去、現在、與將來。請問對不對? 我記得小的時候,教會裡面的牧師長老都教導我們說,這一段經文是代表信徒生命的三個階段﹕他曾救我們脫離那極大的死亡,代表我們從不信到信的這一轉變;現在仍要救我們,代表基督徒在生活中與魔鬼和罪惡相爭的經歷,靠著主耶穌基督,我們可以勝過;並且指望將來還要救我們,代表神將來要拯救我們脫離這個世界,進入到他榮耀的國度裡面,得到那豐盛的賞賜。換句話說,這一段經文所代表的,就是我們基督徒得救、得勝、得賞的三個階段。聽起來,這樣解釋非常的有意義,而且有很好的屬靈教訓,並且與聖經其他的部分並沒有衝突。但是,這是這一段經文真正的意義嗎?我以前自己還沒有好好看聖經的時候,覺得這樣解釋實在是無懈可擊。但是當我自己開始好好研讀聖經以後,發現這一段經文,並不能這樣來解釋。因為從上下文來看,這段經文所講的,是保羅在傳道的過程當中,所遭遇的事情。換句話說,這一段經文必須按字面來解釋,而不是按屬靈的意義來解釋。這段經文所講的,是保羅在傳道的時候,曾經遭遇過極大的危險,但是神將他從這些危險當中拯救出來。而且他還要繼續傳道,所以他深信,神會繼續的拯救他。 從這一個例子當中,我們可以發現,一段經文,特別是一節經文,絕對不可以單獨來解釋。我們一定要看上下文,也就是前後幾段的經文,一齊來解釋。事實上,兼顧上下文的解經,可能是解經的原則裡面最重要的一項。聖經基本上是一個文學性的寫作,他是神藉著人的言語和文字寫出來的。而所有文學寫作,都有它們一貫的思路與文脈,由上文引申下文,下文承接上文,藉著起承轉合來表達連貫性的信息。單獨的詞句片語本身,並不能表達完整意義,他們如同鋼琴上的琴鍵,彈單鍵不能成曲,必須與其他的琴鍵彈奏的快慢交替配合,才會奏出美妙的音樂。文字的結構也是如此,必須與上下文配合在一起,才會產生信息與意義。如果我們只是單獨來看一段經文,並且由這段經文來解釋,我們就會犯上斷章取義的大忌。這是我們要非常小心的一點。 2 以經解經 剛才我們已經將過,以經解經其實就是上下文的一個特例。它所牽涉到的上下文乃是整本的聖經。聖經是一本自我解釋的書,不僅因為它記載了各項應許的實現,或預言的應驗,或是因為預表的影兒與實體互相輝映,乃是因為它基本的要道,不必假借任何外界的參考對照,藉著本身的內容就可以被發掘出來。 改革的學者經常引述「以經解經」的原則來解釋聖經,到底這是甚麼意思呢?有一位著名的聖經學者認為這兩個「經」具有不同的意義。前者指聖經的全部,後者乃指某段的經文。簡單來說:「全本聖經的信息,必須成為某段或某節經文的上文下理與指南。」因此以經解經法是引用或參照聖經其他的經文來解釋同類主題的經文,藉此比較或襯托出某項真理全面性的教導。 因為聖經的信息合一和諧,經文就可以彼此對照,互相補充。藉著以經解經,我們就可以高舉聖經的合一性。以經解經使人對聖經的真理有較全備的了解。因為個別的經文對它所闡釋的主題,並不一定能發揮到淋漓盡致的地步。若能對照其他有關的經文,從不同的角度,多方面的參照,就會有豐富的收穫。例如馬太福音七章七到八節似乎教導信徒,為任何事情祈求都必能得著應允。因為聖經說:「你們祈求就必得著,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但問題是有好些人迫切祈求,最終仍然是得不著。是否聖經的應許不可靠呢?當然不是!聖經還有其他經文進一步補充祈禱蒙應允的祕訣:一、公義的祈求(雅各書五章十六節);二、迫切地祈求(雅各書五章十七到十八節);三、有信心的祈求(馬可福音十一章二十二到二十四節)。四、同心的祈求(馬太福音十八章十九到二十節);五、準確的祈求(約翰壹書五章十四到十五節)。上列各項因素中若缺少了任何一項,都會導致祈禱不蒙應允的結果。由此可見以經解經在明暸真理上面是如何的重要。 3. 我們現在作個練習﹕被聖靈充滿 (1)「被聖靈充滿」的不同用字 A. Pletho (v.): Fill —充滿 B. Pleres (a.): Full of, complete —滿有…


(十) 觀察經文B

1. 如何 「如何」就是指在這段經文中,事情是如何發生的。換句話說,「如何」就是找出一件事情發生的途徑以及目標的關係,或者是找出原物與形容的關係。。所以當我們看到經文中有「藉,靠,用,使得,使,讓,如,如同,免得,叫,因著」等等字眼的時候,就是在敘述一件事情是如何發生,或是如何形容的。換句話說,「如何」就是指一件事情發生或形容的方法或途徑的意思。例如「藉,靠,用,因著,憑,在乎,從」等就是方法,「免得,使得,使,叫,讓」等就是目的。又如「如此,像,好像,如同,當作」就是形容或是比喻,而被形容的就是人、事、物。例如在以弗所書第二章八到九節,那裡說:「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這裡論到關於我們得救的事情,是一段非常有名的經文。這裡告訴我們,我們是如何得救的。就是本乎恩,也因著信。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所以這裡關於「如何」的字眼有「本乎」,「因著」,「出於」。這裡的「本乎」,「因著」,「出於」就是途徑,而目標就是得救。我們的練習就是要將一個如何的敘述變成一個問句。對於方法和目的的敘述,就是將目的改成問句,而答案就是方法。對於原物與比喻的敘述,就是將原物當成問句,而以形容為答案。要注意的是不是每一次「如何」這兩個字在經文中出現的時候都是方法/目的或是原物/比喻的關係,有的時候只是一個描寫副詞而已。 2. 為何 「為何」就是指在經文中,事件發生的前因後果是什麼。換句話說,「為何」所著重的,就是事情的因果關係。因此當我們看到「因為,所以,既然,既什麼就什麼,為此,因著」等等的時候,我們就知道這裡面存在著一個因果的關係,也就是我們所要尋找的和「為何」有關的字句。這裡「因為,既然,因,既」等就是原因,「所以,就,因此,便」等就是結果。我們一起來看帖撒羅尼迦前書三章七節。那裡說:「所以弟兄們,我們在一切困苦患難之中,因著你們的信心就得了安慰。」這裡有幾個跟「為何」有關的字眼,大家可不可以找出來?一個就是「所以」,代表這句話是一個結論,而原因是在前面幾節的地方。另外一個和「為何」有關的字是什麼呢?就是「因著」。這裡保羅說他雖然有許多的困苦和患難,但是因為帖撒羅尼迦信徒的信心,使他的心裡得了安慰。我們的練習也是要將一個為何的敘述變成一個問句。就是將結果變成問句,而答案就是原因。要注意的是不是每一次「為何」這兩個字在經文中出現的時候都是原因/結果的關係,有的時候只是一個描寫副詞而已,並沒有因果關係出現在上下文裡面。 大家有沒有發現,「如何」和「為何」裡面有一個字是相同的,是那一個字呢?不錯,就是「因著」。因為在中文裡頭,「因著」可以指「因為」,也可以指「藉著」的意思。所以它到底是講方法,還是講原因,我們要從上下文仔細來看。有的時候,甚至還要去找原文或是英文的聖經才能確定。這是中文聖經比較不方便的地方,還好對整個經文的了解沒有太大的影響。 底下我們就要正式來做一個練習。我們選用的經文是約翰福音十六章十二到十五節,在大家的講義裡面也有。這一段不長,只有四節。我們一起來唸一遍。(念經文) 我們一樣一樣來看,從「何人」開始。這裡面講到那些人物呢?第十二節有我,你們,十三節有聖靈,他,自己,十五節有父。提到什麼地方呢?好像沒有,但是在中文的小字裡頭,「引導你們明白一切的真理」,原來的意思是「引導你們進入一切的真理」。所以從原文可以看出來,一切的真理,就是一個抽象的地點。這裡什麼地方提到時間方面的事情呢?十二節有現在,十三節有將來。 提到什麼事情呢?提到聖靈要來,還有引導,明白或是進入,說出來,告訴,榮耀,受於裡等等。有許多的動詞,每一個動詞就可以代表一件事情,這是我們剛才提過的如何找「何事」的最簡單方法。關於「如何」這裡提到什麼事呢?十三節有一個地方說「憑自己說的」。這個「憑自己」的「憑」字,就是如何的意思。 而關於「為何」有那些字呢?十三節裡面提到「因為」,十四節裡面又提到一個「因為」,十五節裡面提到一個「所以」。在這三節當中,就講到了三個因果關係。我們如果仔細來看的話,可以把這三個因果關係找出來。譬如說十三節講到的「因為」,要變成一個問題來問的話,就是﹕「聖靈為什麼能引導門徒明白一切真理?」因為他不是憑自己說的。 十四節的「因為」,是出於下面這個問題:「聖靈為什麼能夠榮耀基督?」因為他要將受於基督的告訴門徒們。換句話說,聖靈來到世上的目的,是要榮耀基督。怎麼榮耀呢?就是要將真理教導門徒們。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啟示,我們要牢牢地記住。如果在一個聚會裡頭,人人都說滿有聖靈,人人都被聖靈充滿,到處看到聖靈運行,可是基督沒有被高舉,被高舉的都是人的名聲,或者是人的能力。我們可以確定地說,這個聚會不是一個聖靈所引導的聚會。 十五節講到「所以」,它的問題就是﹕「耶穌為什麼說聖靈要將受於他的告訴門徒?」因為父神所有的一切都是耶穌基督的。所以聖靈從父神所受的,就是從耶穌基督所受的。所以耶穌說聖靈要將受於他的的告訴門徒們。反過來說,如果我們領受真道,並且進入真理裡面的話,就是榮耀父神了。 我們剛才所講的這一些事,都是直接從觀察經文裡面就可以得到的結果。我們不需要再去找其他的解經書,參考書,或是聖經的注釋書。因為聖經本身已經告訴我們很多事情。我們只要仔細觀察,根據我們所教的這種「六何」的步驟去觀察、去尋找,就可以把一些真理找出來。我盼望大家能夠多多的練習,養成一種習慣,每次看聖經的時候,都可以用這種方法去仔細的觀察。 接下來我們就來做一些功課。第一個功課是請大家把羅馬書十二章一到二節的觀察寫出來。這裡只有兩節,請大家根據「六何」的方法,把它們一樣樣地列出來。做完之後,請再將約翰福音三章一到十五節的觀察寫出來。最後請將帖撒羅尼迦前書第一章的觀察寫出來。寫完之後,我們可以一段一段地來看,來檢討。 練習題參考答案﹕羅12:1-2 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 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 是聖潔的, 是神所喜悅的. 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 不要效法這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何人 弟兄們,我,神,你們 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