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課 應用經文(二)

這一堂課是我們最後的一堂關於理論的教導。我們今天要講的就是如何應用的第二講。我們前面已經講過應用經文的原則,以及應用經文的重要。在實際看聖經的時候,我們要如何來應用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呢?當然首先我們需要對經文有正確認識。也就是我們學過的如何來解釋經文。

4. 應用經文的方法

當我們有了正確的解釋之後我們可以用幾種方法來應用。

4.1 個人代入法

第一個是個人代入法。這種方法就是從敘事文的經文中,找出其中的一個人物,將自己置身於他的經歷與情況中,與他認同,將他的所做所為投射在自己的身上。這是使聖經的信息產生實用性最快捷的方法。在使用這種方法的時候,對於正面的記載,我們要看看自己是否也有同樣的反應。對於負面的記載,我們也要反省,自己是否犯了同樣的錯誤。如果這一段記載當中,有超過兩個以上的人,我們可以輪流將自己代入其中的每一個人,看看自己所作所為是否跟他們一樣。用我們中國的一句老話來說,就是「有則改之,無則嘉勉」。

例如使徒行傳二十四章二十二到二十七節,講到關於保羅的經歷﹕「腓力斯本是詳細曉得這道,就支吾他們說,且等千夫長呂西亞下來,我要,審斷你們的事。於是吩咐百夫長看守保羅並且寬待他,也不攔阻他的親友來供給他。過了幾天,腓力斯和他夫人猶太的女子土西拉,一同來到,就叫了保羅來,聽他講論信基督耶穌的道。保羅講論公義,節制,和將來的審判,腓力斯甚覺恐懼,說,你暫且去罷,等我得便再叫你來。腓力斯又指望保羅送他銀錢。所以屢次叫他來。和他談論。過了兩年,波求非斯都接了腓力斯的任,腓力斯要討猶太人的喜歡,就留保羅在監裡。」當時保羅被猶太人逼迫,要殺害他,結果被千夫長呂西亞救下來,送到巡撫腓力斯那裡。這裏講的就是關於保羅在腓力斯的衙門裏面所遭遇的事情。當我們用代入法的時候,我們可以假設自己是保羅或腓力斯。我們只用腓力斯為例。

在這裏腓力斯做了些什麼事呢?譬如說他攔阻猶太人不要傷害保羅,吩咐百夫長看守保羅並且寬待他,也不攔阻保羅的親友來供給他。從這裏我們可以學習做一個在上掌權的人,我們是否秉公行義?是否寬待被囚的人?是否按著人道來對待他們?又如當保羅講論公義、節制、和將來的審判的時候,腓力斯甚覺恐懼,就說﹕你暫且去吧,等我得便再叫你來。我們就要想想看,當我聽到神的公義和審判的時候,我是不是也覺得恐懼,以至於我不想聽這一類的教導,只想聽關於神的愛,神的慈悲,神的憐憫等事情。這裏又說腓力斯又指望保羅送他銀錢。我們可以想想,我是否也是貪財的人,常常藉著各樣的機會來爭取錢財。這就是如何應用代入法在我們的讀經當中。

又如撒母耳記上十八章五到十一節,提到關於掃羅和大衛的事情﹕「掃羅無論差遣大衛往何處去,他都作事精明。掃羅就立他作戰士長,眾百姓和掃羅的臣僕無不喜悅。大衛打死了那非利士人,同眾人回來的時候,婦女們從以色列各城裡出來,歡歡喜喜,打鼓擊磬,歌唱跳舞,迎接掃羅王。眾婦女舞蹈唱和,說,掃羅殺死千千,大衛殺死萬萬。掃羅甚發怒,不喜悅這話,就說,將萬萬歸大衛,千千歸我,只剩下王位沒有給他了。從這日起,掃羅就怒視大衛。次日,從神那裡來的惡魔大大降在掃羅身上,他就在家中胡言亂語,大衛照常彈琴,掃羅手裡拿著槍。掃羅把槍一掄,心裡說,我要將大衛刺透,釘在牆上。大衛躲避他兩次。」

用代入法的原則,我們可以假設自己是大衛。大衛在這裏作了些什麼事呢?聖經記載他做事精明。我們就可以想看看,我做事是否精明?我是否在我的工作上的非常的敬業,還是馬馬虎虎?這裏又說眾百姓和掃羅的臣僕無不喜悅他。我們就可以反省看看,我在我的工作場合,家庭裏面,或是在教會裏頭,我周圍的人是否都喜悅我?還是大家都對我敬而遠之?這是對大衛的代入法。

同樣的,我們也可以將掃羅成為我們投入的對象。在這裏我想請大家一起來討論一下,如果你是掃羅的話,你從這一段裏頭可以學到什麼東西?情我們一起來分享。

個人代入法的弊端

這種方法雖然很好使用,但是我們要小心,不要隨便亂用。例如我們上一堂講到有人讀到創世記十二章一到二節,神要亞伯拉罕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他所要指示的地方去,他就認為自己必須移居外地。這是很危險的一件事。又如列王記下二十章一到七節那裏說,希西家在絕症當中向神求壽。那我們是不是在生病無藥可治的時候,也要向希西家一樣向神求壽呢?我們當然可以向神求,但是神會不會答應完全是神的主權。我們不能要求完全像希西家一樣,病得醫治,壽命延長。因此如果我們的祈求沒有得到應允的話,我們不能夠責怪神,說他不公平,沒有待我們向待希西家一樣。這都是我們在用代入法的時候要注意的事情。

4.2 五種靈訓法

第二種方法就是五種靈訓法。英文叫做 SPECK,乃是採取五個應用項目中的每一個字的頭一個英文字母結合而成。它採用五個問題來表達:

1.罪惡 (Sin) — 這一段經文裏面是否有什麼罪惡要我去避免和引為鑒戒的?
2.應許 (Promise) — 是否有什麼來自神的應許要我去掌握?
3.榜樣 (Example) — 是否有什麼榜樣我可以去效法的?
4.命令 (Command) — 是否有什麼命令要我遵行的?
5.知識 (Knowledge) — 這段經文如何加深我對神,對耶穌,對聖靈的認識?

讓我們一樣一樣來舉例說明。在以弗所書五章五節裡說﹕「因為你們確實的知道,無論是淫亂的,是污穢的,是有貪心的,在基督和神的國裡,都是無分的。有貪心的,就與拜偶像的一樣。」所以裡面提到了「淫亂、污穢、貪心、拜偶像」幾個罪。我們就要檢討注意是否自己也犯了其中某樣罪,如果有的話,要如何向神認罪悔改。

其次我們來看看應許的例子。請看腓立比書四章六到七節﹕「應當一無罣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我自己很喜歡這一段經文,因為神在這裡賜給我們一個非常寶貴的應許,就是讓我們有平安。第七節告訴我們得到這個應許的條件就是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我們所要的告訴神。神在這裡並沒有應許我們心想事成,無災無病;但祂應許我們會把屬天的平安賜給我們,因為這是我們真正需要的東西。所以我們踫到憂愁煩惱的時候,就可以把握住這個應許,得到真正的平安。

講到榜樣,我們在個人代入法裡面所舉的大衛和掃羅的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大衛有許多的優點可以成為我們的榜樣,值得我們去效法。

至於命令,新約和舊約裡面到處都有。也許就是因為命令太普遍了,以致於我們很容易就疏忽過去,沒有遵行。譬如我們都很熟悉的「要常常喜樂,不住的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這裡提到三個命令,但是我們是否常常照著去做呢?我們是不是常常喜樂,即使在患難逼迫中也是如此?是不是遇見任何事都向神感謝?這都是當我們看見經文裡面的命令的時候應該有的態度。

最後就是對神的認識。這包括了對神的神性的認識和祂工作的認識。每一次我們讀經看到這些方面的教訓的時候,就要特別留心,因為所有的異端幾乎都是在這兩方面出了差錯。比方說腓立比書二章七到十一節,是聖經裡面非常重要的基督論﹕「他本有神的形像,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所以神將他升為至高,又賜給他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歸與父神。」這裡清清楚楚的告訴我們,耶穌基督原來是與父同等的,並不是被造的。但祂甘願放棄這些特權,降世為人,並且為我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因著祂如此的順服,父神使祂從死裡復活,使祂作萬有之首。我們如果對這些啟示清楚明白的話,就很容易辯駁異端的邪說。

五種靈訓法提供了一個模式,讓信徒可以實際去應用經文的信息。然而它也存在著一個問題,是釋經者不能不正視的。第一,此法用在新約書信中較為合適,但若用在敘事文體和舊約的經文時,則容易陷入上述個人代入法的弊端中。第二,這種應用法較為鬆散,忽略以經文的中心信息為應用的基礎。它從四面八方進行,雖然有時候會有點滴的收穫,但經常會失去重心。我們可以舉個例子,就是初期教會凡物公用應用在今天的事情。經文是在使徒行傳四章三十二節到五章十一節,我們一起來看。(讀經文)

我們如果根據這五種靈訓法來應用這段經文,可能會產生下面較為極端的看法:一、關於「罪惡」方面—我不可以像亞拿尼亞和撒非喇一樣自私自利,將銀錢留下來給自己用,以致遭受神的管教與刑罰。二、關於「應許」—當大家凡物公用後,聖經說:「內中也沒有一個缺乏的,因為人人將田產房屋都賣了。」所以凡物公用必定會導致個人一無所缺。三、「榜樣」—初期教會的信徒和巴拿巴變賣田產奉獻的事情,是我們該效法的好榜樣。四、「命令」—經文中似乎沒有直接的命令要我們遵守。五、「知識」—教會凡物公用,彼此相愛,眾人都沒有欠缺。神是公義的,它是輕慢不得的。

上面這些應用合適不合適呢?正確不正確呢?我們可以一樣一樣的來評估。一,這段經文是敘事文,雖然是初期教會生活的紀錄,但是不是可以拿來作為絕對性的準則,仍然是一個疑問。亞拿尼亞和撒非喇的罪是欺哄聖靈。彼得清楚的宣告,他們受神的刑罰並非是因為沒有拿出全部變賣田產的價銀,而是因為他們只拿出部份卻假裝說是全部。由此可見,變賣田產將價銀全部拿出來奉到使徒面前,並非當時硬性的規定。你如果沒有全部奉獻的話也不是犯罪。

二,雖然當時人人都沒有缺乏,但是後來我們看到保羅和巴拿巴帶著小亞細亞信徒們的捐款到耶路撒冷幫助當地窮苦的信徒,可見後來他們仍然有缺乏。因此「凡物公用必定會導致個人一無所缺」並不是一個普遍性的應許。事實上,神也從來沒有這樣應許過。

第三,變賣田產奉獻價銀,在當時是普遍的現象,是弟兄姐妹們受感動而自動地擺上。因此,今日教會若有信徒要效法他們的榜樣,願意如此奉獻,實在是美事。但教會和信徒不能硬性要求別人必定要這樣做。因為所注重的是甘心情願地擺上。

第四,在保羅書信中,可看見後期的教會曾有蒐集捐項,在經濟上幫助有需要的人。保羅所提供的原則是:「我原不是要別人輕省,你們受累,乃要均平。就是要你們的富餘,現在可以補他們的不足,使他們的富餘,將來也可以補你們的不足,這就均平了。」(哥林多後書八章十三到十四節)這「均平」的原則,是要有餘的補不足的,並且有來有往,互助互愛。而且這並不是命令,乃是出於自發的愛心。

第五,這種凡物共用現象,也許是由於當時一個特殊的需要而起。因五旬節的來臨,許多從外地來的人到了耶路撒冷,在使徒行傳第二章五節到十一節那裡有提到。而且教會突然間增加了三千人,後來又多了五千人,這些新的信徒在經濟上需要照顧,因此當時的教會就有了緊急的措施來應變。後來教會建立了規模,就將這種需要列入經常性的情況來處理了。

4.3 神學原則法

這個方法主要是用在敘事文中。我們先對這方法下個定義﹕它就是在任何敘事文中找出基本的屬靈,道德,或是神學性的原則。這些原則本來就已經蘊藏在經文中,必須用演繹方法將它們發掘出來,並不是將經文沒有的東西強加進去。藉著神學原則應用法,我們可以從經文中得著靈修性與屬靈的真理,而避免將先入為主的意義讀進聖經中。所以原則是解釋和應用之間的橋樑,這可以用下面的圖表解釋兩者之間的關係。

斷定經文對原來讀者的意義 寫出原則 決定用某種行動去回應
解釋(意義) 應用(重要性)

原則是由經文的意義直接產生,因此蘊藏在意義之內;原則也表達了意義的實用性,因此也是應用的一部分。

當我們使用這種方法的時候,必須要注意的事情是,原則必須根據整體的神學。這裏所說的神學是聖經的神學,而非人的思想結構。因為世界上有許許多多不同的神學,而且彼此之間不見得完全吻合。原則也必須是超越時空,具有永恆性的價值,而且包含神不變的計畫與真理。這種從經文而出的神學,必須多加強調,它的份量甚至要高出系統神學所歸納出來結論。要達到這個目的,我們可以參考好的聖經神學書籍,學習神學在歷史中如何發展。這也是剛開始時我們所上的釋經歷史的目的。

神學原則法主要是使經文的主題經過試驗之後,使它一方面可以擺脫了文化差距的限制,另一方面與聖經整體的神學教導相符,然後歸納出可以應用的神學新原則。因此採用此模式必須對聖經的真理相當熟悉,對於初信的人就不是那麼適用了。它的步驟可以歸納如下:一、先將由解釋經文而得的主題通過第一重的試驗,看他是否沒有受到任何文化因素的限制。若是主題不受任何文化差距的限制,就可以進行第二重的試驗。但如果通不過第一重的試驗,就必需先將主題中所有的文化限制一一化解。二、經過第一重試驗後,寫出初步可以應用的原則。三、將這初步應用的原則再通過第二重的試驗,看它是不是與聖經的整體的教導相符。如果不符的話,要找出不符的地方,再次重新調整校正。若是相符,就成為經文神學性的原則,可以應用在我們的生活上。四、根據這項神學性的原則,可以列出一些生活上的細節和具體性的行動,應用在實際的需要上。(參圖解)

4.4 簡單應用法

對於剛學習的人來講,上面介紹的方法可能都不是立刻可以用出來,因此我們提供一些簡單易行的方法,讓我們可以在讀經的時候,立即將讀經得來的真理,應用在生活的細節裏。在應用細節的時候可以從三個不同的層面來著手:第一就是對神,第二就是對別人,第三就是對自己。

1. 對神﹕我對神應作什麼回應?(如敬拜,信心,順服)
2. 對人﹕我當如何改善與別人之間的關係?(如待人,見証)
3. 對己﹕對我自己的生活當作什麼樣的調整?(如悔改,追求)

我們現在就來做一個練習,根據這種簡單應用法,將路加福音十三章十到十七節的應用寫出來。我們就分成三點來討論﹕第一,我們對神應當有怎樣的回應;第二、我們對人應當有什麼樣的行動;第三、我們對自己應當有什麼樣的反省。請大家花點時間將這些應用寫出來,待會兒我們一起來分享討論。

做完這個練習之後,我們可以再花點時間,將帖前2:1-16的應用,和2:17-3:13的解釋和應用寫出來。下一堂課的時候,我們再一起來討論。

練習題參考答案﹕路13:10-17

安息日,耶穌在會堂裡教訓人.(10)
有一個女人,被鬼附著病了十八年.腰彎得一點直不起來.(11)
耶穌看見,便叫過他來,對他說,女人,你脫離這病了.(12)
於是用兩雙手按著他.他立刻直起腰來,就歸榮耀與神.(13)
管會堂的,因為耶穌在安息日治病,就氣忿忿的對眾人說,有六日應當作工.那六日之內,可以來求醫,在安息日卻不可.(14)
主說,假冒為善的人哪,難道你們各人在安息日不解開槽上的牛驢,牽去飲麼.(15)
況且這女人本是亞伯拉罕的後裔,被撒但捆綁了這十八年,不當在安息日解開他的綁麼.(16)
耶穌說這話,他的敵人都慚愧了.眾人因他所行一切榮耀的事,就都歡喜了.(17)

何人 耶穌(10,12,14,17),主(15),他(17,17),人(10),眾人(14,17),你們各人(15),鬼(11),女人(11,12,16),他(12,12,13,13,16),神(13),撒旦(16),管會堂的(14),假冒為善的人(15)
何地 會堂裡(10,14),槽上(15)
何時 安息日(10,14,14,15,16),十八年(11,16),立刻(13),六日(14,14)
何事 一個女人被鬼附著病了十八年
耶穌在安息日治病
管會堂的生氣
耶穌教訓人
如何 耶穌如何治這女人的病?(13,用)
為何 管會堂的為何生氣?(14,因為)
眾人為何歡喜?(17,因)

主題﹕守安息日

描寫主題﹕ 1. 耶穌在安息日治好患病十八年的女人(13:10-13)
2. 管會堂的在安息日生氣(13:14)
3. 耶穌教導守安息日的真理(13:15-17)

解釋﹕ 1. 什麼是安息日?(路13:14b;出20:8-11;申5:12-15)
2. 這女人是誰?(路13:11,16)
3. 這女人得醫治後,作了什麼?(路13:13)
4. 管會堂的為何生氣?(路13:14)
5. 主為何說管會堂的是假冒為善的人?(路13:15-17)
6. 這段經文中誰是真正守安息日?(路13:13,17)

應用﹕ 我如何守安息日?

1. 對神方面﹕我要安排我的每個主日來敬拜神,上主日學。
2. 對己方面﹕我得罪了人,我要去向他道歉,使我有真正的安息。
3. 對人方面﹕我要為未信主的親友禱告,並向他們作見證,使他們信主,得
著真正的安息。

神學原則應用法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on "第十三課 應用經文(二)"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