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課 釋經原則(二)

6. 文學體裁

這一堂課我們要學習另外五個解經的基本原則。首先讓我們來溫習一下,上一堂課講的前面五個解經的基本原則是什麼。這一堂課要講的五個原則,第一就是要注意聖經的寫作文體是什麼。聖經是一本具有多樣性的著作。它的內容有歷史,預言,詩歌,散文,辯論,頌讚,教導,說明,以及其他的不同的內容。它表達方式有比喻,有預言,有謎語,有類比,等等不同的方式。事實上文學所使用的各種體裁和內容聖經幾乎都具備。因此一個正確的解經方式就必須根據聖經寫作的文體來進行,不同的文體就應該用不同的方式來解釋。

很顯然的,詩歌的文體一定比散文要有更多的想像和修飾。而且詩歌的一個特點,就是常常會用一些誇大的形容詞來表達內心的感情,或是描寫特殊的景物。在詩篇裡面,這樣用法是非常的普遍。讓我們來看一個例子。請大家打開詩篇第六篇,我們一起來念第六節。這裡說:「我因唉哼而困乏。我每夜流淚,把床榻漂起,把褥子溼透。」我想沒有人會真的認為,大衛的眼淚把他自己的床榻漂起來。這裡只是一種詩歌的形容,用一些強烈的詞彙,來描寫詩人內心裡面的傷痛。藉著這樣的描寫,我們可以很容易的和詩人認同,也可以很容易的體會詩人內心的感情。因為這就是詩歌最大的功用。我們中國人也有類似的詩句。譬如說「白髮三千丈,離愁似個長」。同樣的,沒有人在看了這句詩的時候,真的認為詩人的頭髮有三千丈那麼長。這三千丈,只是在形容頭髮甚長而已,讓人可以體會到,這個頭髮也許已經很久沒有修剪,可能直垂到腰部。但是他真正所要表達的,乃是這分離的悲傷,就像他的白髮一樣的悠長。藉著這樣的詩句,讓我們也能夠沉浸在他的哀傷裡面。

但是教導性的文章又是完全不同。譬如說在提摩太後書一章十三、十四節裡面,保羅這樣說:「你從我聽的那純正話語的規模,要用在基督耶穌裡的信心和愛心,常常守著。從前所交託你的善道,你要靠著那住在我們裡面的聖靈,牢牢的守著。」我們看得很清楚,這並不是一首詩,而是一個很明顯的教訓。保羅寫信給提摩太,用他使徒的權柄,告訴提摩太要如何的持守正道。在福音書裡面,我們也可以很容易地看出來,他們乃是使用說故事方式將耶穌一生的事跡記錄下來。因此我們可以很容易地看出,這些福音書的作者都是當時的目擊証人。這也使他們的記載更具有說服性。

我們最後再舉一個例子,就是在馬太福音第十三章。在那裡耶穌用了許多的比喻來解釋天國的奧祕。從這些比喻裡面,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來,我們必須要用解釋比喻的方法來解釋這些經節。當耶穌說天國好像一個人在田裡面撒種的時候,我們當然不能把天國看成一塊田,天國當然也不是一塊田地。當耶穌說福音的道就是種子的時候,當然我們也不是認為田裡的種子真的就是福音。這些我們都當用看比喻的方法和原則來看這些經節。

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不能把每一種文體都加以介紹。譬如單單是關於預言的經卷,就可以討論整個學期。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也許以後我們可以開一個專門研究預言的課,和大家一起來研究。關於文體的介紹,今天就到此為止。

7. 找出主題

通常我們要明白一卷書的主旨,最好的辦法就是將這卷書整個流覽一遍。這在研讀新約的書信的時候特別的重要。我們以前講過,這些書信本來寫成時候就是一封一封的信函,藉著使者傳遞給各教會的。當我們接到一封信的時候,我們絕對不會一次只看一兩句話,將它分成幾天或是幾十天看完。我們一定是將它從頭到尾看一遍,如果不清楚的話再反復的看幾次,直到我們明暸寫信人的心意為止。如果這是一封很特殊的信件的話,譬如說是一封情書,你可能會經常將它拿出來仔細的閱讀,直到你能背誦為止。

我們在看聖經的時候也是一樣。我們應該將它當成是神寫給我們的一封信,先將它讀過幾遍,明白了它的主旨之後,再來詳細的研讀。有的時候我們會覺得某些經卷似乎沒有什麼重點或次序,也看不出什麼主題。但是當我們花功夫仔細閱讀之後,一定會發掘出它的大綱來。一個例子就是約翰福音。粗看之下約翰福音似乎只是介紹耶穌的生平,與其他的福音書沒有什麼兩樣。但是我們如果仔細研究的話,我們會發現其實約翰早就將他寫作的目的記下來了。請大家翻開約翰福音二十章三十一節,我們一起來念﹕「但記這些事,要叫你們信耶穌是基督,是神的兒子。並且叫你們信了他,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所以約翰福音的內容,就是要介紹耶穌是彌賽亞,是神的兒子。約翰寫約翰福音的目的,就是要帶領讀這卷福音書的人能夠相信耶穌基督,使他們能得到永遠的生命。

使徒約翰在寫約翰壹書的時候,卻有另外一個不同的目的。約翰壹書是要讓我們享受和基督相交的喜樂,並且能夠確定永生存在我們心裡。這些目的是記載在約翰壹書一章三節四節,和五章十三節。請我們一起來唸一章三節四節:「我們將所看見,所聽見的,傳給你們,使你們與我們相交。我們乃是與父並他兒子耶穌基督相交的。我們將這些話寫給你們,使你們的喜樂充足。」再請念五章十三節﹕「我將這些話寫給你們信奉神兒子之名的人,要叫你們知道自己有永生。」

保羅的書信又是另外一個例子。譬如說羅馬書,他的目的是要將神的福音有系統的介紹出來,請看第一章一到五節:「耶穌基督的僕人保羅,奉召為使徒,特派傳神的福音。這福音是神從前藉眾先知,在聖經上所應許的,論到他兒子,我主耶穌基督。按肉體說,是從大衛後裔生的;按聖善的靈說,因從死裡復活,以大能顯明是神的兒子。我們從他受了恩惠,並使徒的職分,在萬國之中叫人為他的名信服真道。」而它的內容則是要証明全世界所有的人,不論是外邦人,猶太人,好人,壞人,不管是哪一種人,在神面前都是個罪人。這在第三章一到二十節講得非常清楚。因為這段經文太長,所以我們就不念了,請大家有空的時候自己去翻閱。所以到了二十一節以後,保羅就將神的救恩顯明出來﹕任何人只要藉著信來到那為我們死而復活的主面前,就可以因信稱義,完全不用靠自己的行為。請看第三章二十到二十一節﹕「但如今神的義在律法以外已經顯明出來,有律法和先知為證。就是神的義,因信耶穌基督,加給一切相信的人,並沒有分別。」

再以一個書信為例,彼得前書和彼得後書都是討論基督徒受苦的問題。由於當時的歷史背景,基督徒一方面受到猶太人的逼迫,一方面也受到羅馬政府的迫害。在這種情況之下,彼得就寫了彼得前書和彼得後書去安慰這些受苦的基督徒們,並且告訴他們面對這些逼迫的時候,基督徒應該如何反應,如何來見證主。這些都是藉著反復閱讀整卷書,就可以得到的結論。可惜現在很多人讀經的時候只是零零碎碎的讀一兩章,甚至只讀一兩節,對整卷書並沒有通盤的認識,以致於讀經的時候常常讀不出正確的精意,甚至讀錯讀反了。這是我們要特別小心注意的地方。這是關於如何找出整卷書的主題的方法。至於當我們在研讀比較短的經文的時候,譬如說一兩段或是一兩章經文的時候,要如何來找出它的主題呢?關於這個問題我們在第三堂課時曾特別研究過。所以關於尋找主題的原則,我們就講到這裡。

8. 以經解經

第三個原則就是以經解經。在聖經裡面,有許多的經文,可以去補足另外一些經文的不清楚的地方。解經的人,就必須要把這些所有相關的經文全部尋找出來,加以比較,才能夠得到完全的意義。由於聖經真正的作者就是神自己,而神是不會自相矛盾自相衝突的,所以我們相信,所有的聖經都是和諧統一的,。由於這種和諧統一,使我們可以確信,聖經能夠自己來解釋自己,只要能把相關的經文找出來,我們就可以得到一個全面的了解。

耶穌自己就曾經舉了一個很好的例子。在路加福音二十章二十七到三十八節的地方,有撒都該人來問耶穌關於復活的事情(他們不相信復活)。他們說﹕「夫子,摩西為我們寫著說,人若有妻無子就死了,他兄弟當娶他的妻,為哥哥生子立後。有弟兄七人,第一個娶了妻,沒有孩子死了。第二個,第三個,也娶過他。那七個人,都娶過他,沒有留下孩子就死了。後來婦人也死了。這樣當復活的時候,他是那一個的妻子呢?因為他們七個人都娶過他。」撒都該人在這裡用人的理性邏輯來解釋申25:5-6,以證明復活是不可能的—如果真有復活豈不是天下大亂了?因此人死了就死了,如燈滅一樣。耶穌怎麼回答他們呢?他先告訴他們人復活之後的特性(不娶不嫁),接著引用出埃及記第三章第六節的經文。那裡說﹕「我是你父親的神,是亞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說明在神那裡(看來)人都是活的,因此人不是死如燈滅,將來都要復活。這些撒都該人是用申命記二十五章五到六節的地方來問耶穌,而耶穌卻用出埃及記的經文來回答他們。所以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以經解經的例子。

再舉例來說,創世紀五章二十一到二十四節那裡說:「以諾活到六十五歲,生了瑪土撒拉。以諾生瑪土撒拉之後,與神同行三百年,並且生兒養女。以諾共活了三百六十五歲。以諾與神同行,神將他取去,他就不在世了。」請問與神同行是甚麼意思?我相信也許很多人都可以提出一些很好的答案,但是我們這些答案有沒有聖經的根據呢?我們怎麼知道這些答案是正確的呢?這就是以經解經的重要了。關於這個答案,我們至少可以看到三個地方。一個是在彌迦書六章八節,那裡說:「世人哪,耶和華已指示你何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甚麼呢?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所以這裡很清楚地告訴我們,與神同行的條件是甚麼,就是要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第二個地方實在希伯來書十一章五節。那裡說:「以諾因著信被接去,不至於見死。人也找不著他,因為神已經把他接去了。只是他被接去以先,已經得了神喜悅他的明證。」這裡說「已經得了神喜悅他的明証」,從創世紀第五章那樣我們可以知道,神喜悅他的明証就是神與他同行三百年。神為什麼喜悅他呢?這裡說因著信被接去,可見要能夠與神同行,另外一個條件就是要對神有信心。第三個地方在猶大書十四節到十五節。這裡說:「亞當的七世孫以諾,曾豫言這些人說,看哪,主帶著他的千萬聖者降臨,要在眾人身上行審判,證實那一切不敬虔的人,所妄行一切不敬虔的事,又證實不敬虔之罪人所說頂撞他的剛愎話。」在這裡,以諾曾對世人發出預言。可見以諾他是一個先知,他忠心傳揚神的話語。所以要與神同行,就必須要忠心服事神。所以從這三段聖經當中,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來,一個人要能夠與神同行,必須要﹕一、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二、要對神有信心。三、要忠心服事神。這樣的以經解經就可以把一段本來不是很明顯的經文講解得非常透徹清楚。

我們在上第十一課「解釋經文」的時候,還會花更多的時間來討論以經解經的問題,所以今天我們就不再多講。

9. 文法字義

第四個原則,就是要注意原文文法和它的字義。所謂文法,就是要注意句子當中的動詞,形容詞,副詞,時態,單數,複數等各種形式的文法上要注意的地方。所謂字義,就是一個字或一個詞它原來的意思是什麼。由於中文在文法上面並不是那麼嚴謹,所以單單看中文的話,有的時候不太容易明白原來的文法到底是怎麼用的。舉例來說,在羅馬書第七章的地方,保羅提到善惡二律相爭的事。初看之下,那裡是似乎是說,一個人信主之前和信主之後的分別。但是如果我們對於文法有點了解的話,我們可以發現,在十四節之前,所用的動詞都是過去式;但是從十四節以後,所有的動詞都變成了現在式。可見在十三節以前,保羅所說的乃是一個人,從不信倒信之間的轉變。但是從十四節之後,保羅所說的就是一個基督徒內心裡面的掙扎。換句話說,一個人在得救之後,在他身上總是會有善惡兩種律的爭戰,使我們常常處一種矛盾和痛苦的情況當中。所以保羅會呼喊說,我真是苦啊!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

另外一個例子,在啟示錄第二章十八節。在那裡耶穌基督要使徒約翰寫信給推雅推喇的教會。十八節說:「你要寫信給推雅推喇教會的使者,說,那眼目如火焰,腳像光明銅的神之子,說﹕」很明顯地,這裡是耶穌基督對自己的稱呼,看起來似乎沒有什麼可以討論的。但是如果我們曉得原來的文法的話,這裡的神之子是在這一句的開頭的地方,而不是像我們中文一樣在句尾的地方。換句話說耶穌基督原來所要強調的,乃是說自己是神的兒子,具有至高的權柄。而那些得勝的人,他要把這管理萬國的權柄賜給他們。

關於字義,我們要注意的是,每一個原文的字彙,除了專有名詞以外,都不能直接用另外一個中文詞彙加以代替。因為原文字彙本身的含意,往往不止一個。如新約希臘文的拯救,可以指靈魂的拯救,也可以指肉體的醫治。準確的解釋要看上下文的內容和整段經文的主題而定。由於原文的字彙可能有很多種含義,而我們在翻譯的時候,只能根據其中一種解釋來翻譯,有時未免會因誤解而用上了不甚適當的字眼。例如約翰福音二十章十七節提到耶穌復活後對馬利亞說:「不要摸我」。「摸」原文可以解釋作「抓住不放」,這是比較適當的翻譯。因為馬利亞在失望的時候看見的復活的主,自然不願意讓他走開,怕會看不到他。所以主加上一句:「因我還沒有升上去見我的父。」

又如在列王記下二十三章二十九節提到埃及王北上攻擊亞述王。「攻擊」原文是一個介系詞,可以有很多不同的解釋,包括「幫助」、「為了」等意思,和「攻擊」恰恰相反。根據巴比倫歷代志的記載,這裡應該當做幫助,而不是攻擊。因為當時亞述被巴比倫攻陷,向埃及求救,於是法老出兵與亞述王會和。再如詩篇一百三十九篇第九節說:「我若展開清晨的翅膀,飛到海極居住。」海極原文是指西方,與上一句的清晨(代表東方)互相對應。全節的意思是「即使我向東邊直飛,或到西邊最遠的地方居住。」這樣的翻譯更符合原文的意思,也更有詩的味道。

10. 參考原文

由於文法和字義都牽涉到原文,因此這就引進了我們最後一個原則,就是要參考原文。由於聖經寫成的時候,主要是用希伯來文,或是希臘文寫成的,因此最準確的意思,只有從這些原文去尋找。例如耶和華見証人會,他們在看約翰福音第一章第一節的時候,他們認為道就是神這句話,並不是代表道和神具有完全相同的本質。所以他們就擅自竄改聖經,把這一句話翻譯成「道就是一位神」。其實在原文裡頭,「神」這個字沒有用冠詞,所以它的意思,並不是代表一位神,乃是指神的本性或是本質的意思。因此「道就是神」正確的翻法,應該是「道具有神的一切的本質」。

此外,不少原文的字彙涵義極為豐富,根本很難翻譯成中文,也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表達出來的。如舊約希伯來文的慈愛,新約希臘文的公義等。研究這些原文字彙的神學意義,可使我們對經文有更豐富和深入的瞭解。例如申命記六章五節摩西吩咐以色列人要「盡心、盡性、盡力」愛神。原文不是指人的靈、魂、體三方面,這是後期希臘人的分法。這裡的「性」,原文是指整個人,而「力」在原文是「非常」的意思。作者是以逐漸加強的程度和開闊的領域來描寫愛神的絕對性。可見經文原意的精神,往往不能翻譯出來。

既然如此,那我們是不是每個人都要學聖經原文呢?如果我們不會原文的話,是否我們就不能真正了解聖經呢?不是的。因為一個好的翻譯本可以將聖經的原意表達的非常正確清楚,在真理上不會有任何的偏差。就以我們手上的這本中文和合本為例,它從出版至今已經有八十多年的歷史,是中國教會裡面最普遍使用的翻譯本。它的翻譯相當正確,所有的基本真理都可以在裡面找到,不會讓人誤解。神也大大使用這本聖經,拯救並造就了許許多多的弟兄姐妹。因此我們雖然不懂原文,仍然可以藉著這本聖經來認識神。從另外一方面來說,由於語言的隔閡,再加上新的手抄本的出現,中文譯本裡面還是有一下和原文不太符合的地方,就如我們上面所舉的幾個例子。因此要想對聖經有更完全的認識的話,就不得不求助於原文聖經或是比較新的翻譯本了。例如撒下20:20約押的回答(中英對照,兩次強調「決不」);王上2:5(誰的帶和鞋?約押的);王上7:46膠泥?(粘土做的模子clay mold)

因為我們現在對於聖經的翻譯,已經有了相當完善的原則。新翻譯的聖經,準確的程度相當的高。我們可以說,一個好的翻譯本,可以相當準確的表達原文的意思。不但如此,現在已經有許多參考書出來。這些參考書可以將原文的字彙很清楚的翻譯出來,並加以解釋和說明。我們雖然不懂原文,但是藉著這些翻譯本和這些參考書,我們可以相當有把握地說,我們對於聖經的原來的意思,可以知道的相當清楚。當然,如果神恩待我們,讓我們有機會可以去學希伯來文或是希臘文,則對於我們對聖經的認識和了解,一定會有更多的幫助。

在這一堂課裡面,我們又多學了五種解經的基本原則。第一就是要注意文學的體裁。對於不同的文體,我們必須要用不同的方式去解釋。第二就是要找出我們所看經文的主題在那裡。一卷書有一卷書的主題,一章有一章的主題,一段有一段的主題。我們必須仔細觀察,反覆閱讀,將這些主題找出來。第三我們必須要用聖經來解釋聖經。因為聖經只有一位作者,就是神自己,所以我們相信聖經的整體是和諧的,是統一的,是沒有矛盾的。因此聖經的每一個部分,都可以參考聖經其他的部分來解釋。第四就是要注意聖經的文法和字義。從這些文法和字義的研究當中,我們常常能夠看到聖經更深一層的意義。第五就是要參考聖經的原文。神當初既然用這種文字將他的啟示寫下,我們如果能夠了解這種文字,當然能夠更加清楚明白神的啟示是什麼。這一堂課就到此結束。

練習﹕請找出帖前2:17-3:13主題並分段。
請找出西1:24-2:5主題並分段。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on "第八課 釋經原則(二)"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