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晨灵粮🍇2月16日張平夷長老:影響基督教歷史人物之之十五 「大覺醒」的啟動者-愛德華滋

親愛的弟兄姐妹主内平安,我是張長老:

約拿單.愛德華滋(Jonathan Edwards 1703-58)的名字是和美國的“大覺醒運動(1740-1749)”分不開的,他生於新英格蘭的康涅狄克,父親是當地的牧師。父母都是出身於敬虔清教徒家庭的後代,他自幼在家中受虔誠的宗教教育薰陶。十三歲時就精通拉丁文、希臘文與希伯來文。

十七歲愛德華滋進入後來的耶魯大學就讀,1724年畢業時,名列全班之首。他繼續進修神學,同時到耶魯大學擔任講師。並在紐約作過短時期的長老會牧師,

1727年與撒拉·彼伊勒本(Sarah Pierrepont)女士結婚,撒拉的父親是位牧師,也是耶魯大學的創建人之一,他們共育有11名兒女,8女3男,是一個溫暖的模範家庭,他們的婚姻也被寫為愛的故事。

1727年愛德華滋有過一次靈性的奇異經歷,認識到上帝絕對的權威和人對上帝的依靠。他的改革事奉從講道開始,他在書房裡每天工作十三到十四個小時,是個多產作家,他的證道講章博學精深。

1733年,其中兩篇証道,《聖靈將神超自然之光直接照徹人心》和《因信稱義》,在信徒中引起極大迴響,令他們反省自己的屬靈光景,他用《因信稱義》這個題目作了一系列的講道,他的講道,點燃起了1735年的“大覺醒運動”。

到了十二月底,“聖靈開始動工”,愛德華滋說﹕「復興的空氣一天比一天濃厚,人們成群結隊來接受耶穌基督。鎮上從來沒有像那時那麽充滿愛心,也沒有像那時那樣充滿快樂,可是又充滿痛苦」。

愛德華滋以《論聖靈工作的獨特標記》回應在大覺醒運動中的「情感」爭議,說明情感在宗教生活裡是必要的,信仰對人而言必須超越「認知」的功能並轉移到「意志」或「」的功能。人要經歷「思想的改變」和「心的改變」。

大覺醒運動」到1740年達到巔峰,北安普敦再度成為中心,愛德華滋也成為中心人物。他相信大覺醒運動真正是上帝的恩典;在人的身心兩方面的奮興中彰顯了出來。

愛德華滋是個多產作家儘管困難重重,他最重要的著作《論意志自由》(1754)。在這本書裡,他否認人能作自由選擇。這個觀點符合加爾文關於揀選的教義、預定論和人的完全墮落論。

1758年1月,愛德華滋勉為其難地接受了普林斯頓的新澤西大學校長職。不幸他雖然在2月間接種過天花疫苗,還是在三月死於天花,年54歲。

他熱心傳佈福音,對知識又具有強烈的好奇心。他最大的貢獻,就在於他對聖靈充滿、聖靈恩賜的經歷,提供了神學基礎並牧養的指引,使教會從固守教義卻了無生氣的景況中釋放出來,挑戰信徒看重屬靈與永生的事,並以追求神聖的美善為人生最大的快樂。

來吧,親愛的弟兄姐妹。我們一起禱告。

慈愛的天父啊,祢用塵土創造了我們,我們原來是那麽的卑微,但是祢卻這樣的愛我們。為我們存留了慈愛、恩典和救贖,讓我們可以脫離亞當的咒詛「因信稱義」可以回到父的身邊;

愛我們的主耶穌啊,當我們還是軟弱罪人的時候。祢就為我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因祢一人的順從,一次的義行,就讓我們因主耶穌基督被稱義得永生了,得生命了;

親愛的聖靈保惠師啊, 懇求祢常常充滿我們,賜下各樣恩賜,讓我們的生活有見證,有溫暖。叫我們的生命有聖潔、有能力。時時刻刻為主發光,榮神益人。

奉我主耶穌基督的聖名禱告,阿們!

慈光導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