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晨靈糧🍇7月7日沈麗薰傳道:〈给缺乏者帮补〉

Biblical illustrations by Jim Padgett, courtesy of Sweet Publishing

弟兄姐妹平安!我是沈传道。这个月教会的主题是“社区与关系”。使徒行传里有一位”勸慰子巴拿巴“。他比掃羅(也就是以後的保羅)先出現在教會歷史舞臺上,但以後就被保羅的大光芒蓋過,無疾而終。“勸慰”就是勸勉安慰的意思。今天跟大家分享他的第一个事迹:給缺乏者幫補

徒4:36-37

有一个利未人、生在居比路、名叫约瑟、使徒称他为巴拿巴。(巴拿巴翻出来、就是劝慰子) 。他有田地、也卖了、把价银拿来、放在使徒脚前。

巴拿巴是利未人,生在現今的塞浦路斯島,舊約時代,利未人沒有得到土地作為產業。到了新約時代,利未人可能已經可以有權擁有土地,特別是在聖地以外的國家,巴拿巴原來的名字是约瑟,希伯來文的意思是”增添“。但是使徒称他为巴拿巴,就是“安慰者”的意思,就是很會安慰、鼓勵人的人。

“他有田地、也卖了、把价银拿来、放在使徒脚前“,這件事有它的背景:初代教會的信徒,普遍都不富有。彼得兩次佈道的結果,有3千、5千人加入,有許多都是來朝聖守節的,教會物资的需要肯定不少,這些都有待解決,根據第二章的記載:”當時信的人都在一处、凡物公用并且卖了田产家业、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给各人“(徒2:44-45)。

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巴拿巴受了聖靈感動,賣了田產,把金錢全然奉獻給教會。巴拿巴很明顯,具備了施捨的恩賜,因為做到變賣田產並不容易。我們對自己的房產都相當珍惜,因為是自己辛苦努力掙來的,這也成了我們生活的保障。我們可能沒有巴拿巴的勇氣和信心,一輩子也做不到變賣田產,但是我們可以從巴拿巴身上學習:當別人有欠缺的時候,願意和人分享物资的好處,其實,這樣的分享,更重要的是“真誠愛心的流露”。

曾经在“文宣”上讀到一個真實的故事:香港一位住在老人院的老弟兄,為了福音事工的需要,在兩、三年內連續捐了三百萬的港幣,而他本人住在老人院里,一個只有15×10英尺的小睡房里,三餐都是在老人院與人共膳。那些錢是他一生在政府打工,省吃儉用存下來的。這位老弟兄學到了巴拿巴,在物资上的分享勸慰,我們也從這位老弟兄身上記住了主耶穌說過的:施比受更为有福。

詩篇112:9

他施舍钱财、赒济贫穷.他的仁义、存到永远。

我们祷告:

我们在天上的父神,感谢您赐给我们日用的饮食。求圣灵提醒我们,我们的神是照顾孤儿寡妇的神,是照顾困苦穷乏者的神,帮助我们时时记得使徒约翰的教导:凡有世上財物的、看見弟兄窮乏、卻塞住憐恤的心、愛神的心怎能存在他裏面呢(约壹3:17)。祷告奉主耶稣基督的名,阿们!

延申閲讀:需要与主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