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晨靈糧5月1日Jerry长老:<在主手中被雕塑的生命杰作>

在梵蒂冈博物馆一隅,米开朗基罗三幅不同时期的《圣殇》雕塑静静陈列,述说着他从年少到晚年的信仰历程。虽然这些作品风格各异,但它们共同指向一个核心——那位被钉、被抱、被盼望的主耶稣,以及人如何在祂面前被逐步雕塑。

第一幅《圣殇》:荣耀中的顺服(23岁)

在他23岁所创作、现藏于圣彼得大教堂的第一幅《圣殇》中,圣母年轻得近乎超然,抱着死去的耶稣,没有扭曲痛苦,反倒是一种安静的顺服。
这正如初信主的我们,常带着纯粹的热情,愿意为主献上一切,像一块刚被凿开的白石,有着理想、信心与荣耀。
你是否还记得那段起初的爱?那份单纯顺服的心?

第二幅《圣殇》:挣扎中的依靠(约75岁)

第二尊《圣殇》在佛罗伦萨,是米开朗基罗年老时为自己墓地准备的。耶稣沉重的身体落在尼哥底母怀中,而这位“尼哥底母”,其实正是艺术家的自画像。
他不再掩饰挣扎,不再粉饰信心的外貌,而是坦然承认——“主啊,我也需要你来托住我。”
当你年岁渐长、负担渐重,是否也能坦然来到十字架前,把自己疲惫的灵魂交在祂怀中?

第三幅《圣殇》:未完成中的成全(89岁)

第三尊《隆多尼尼圣殇》,是他直到临终仍在雕刻的作品。形体瘦长、线条模糊、未竟未完,唯一清晰的,是耶稣的脚——那象征受苦与救赎的脚。
正如我们许多人的人生,也许不完美、甚至带着伤痕与遗憾。但若我们全然交托给主,即便“未完成”,也能成为祂眼中的“成全”。

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人生

米开朗基罗一生三次雕刻《圣殇》,不仅留下了不朽的艺术,也刻画出他对信仰的逐步领悟:

  • 年轻时,信心如雕塑般完美:顺服中带着荣耀;
  • 中年时,信心沉重真实:在担当中挣扎;
  • 晚年时,信心化作交托:在未完成中归于神。

他用雕刀刻画基督的身体,也用一生回应基督的呼召。

有人问米开朗基罗如何雕刻如此动人的作品,他回答说:

“雕像原本就在石头里,我只需要把多余的部分去掉。”

这句艺术箴言,也深深启示我们的属灵生命。神已将祂的形象安放在我们里面,祂不是要加添什么,而是一步步地修剪、雕刻、去除我们生命中不属于祂的部分。

正如以弗所书2章10节所说:

“我们原是祂的工作(原文意为‘杰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

愿你我都成为那件未竟却被主深爱的杰作,愿意在神的雕刻下被塑造,被炼净,直到成形,荣耀归主。

让我们一同来祷告
主啊,我是你手中的石头,愿你不断雕刻、修剪我,使我这不完全的生命,在你恩典中逐渐成形。
让我不只是在荣耀中顺服,也在挣扎中依靠,在未竟中交托。
愿我成为你荣耀的作品,行出你早已预备的善,直到见你面。奉主耶稣的名,阿们。

更多关于米开朗基罗和他的作品人生的分享,请大家留意教会下周三(5/7)祷告会中《圣言教会历史考察团分享之四 — 米开朗基罗和他的作品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