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月23日的主日信息中,当谈到属灵的拖延症的时候,我顺便举例回答了一个可能比较常见的关乎信仰的问题,就是常听人说:”且让我好好享受人生,到最后尽头时才信主“。我把讲道回应的4点具体展开变成灵粮的方式呈现。

这种提问角度基本反映了内心对永恒与当下享乐之间的矛盾心理。这可能受到享乐主义文化的影响,觉得先把世俗的快乐体验透了,再转向信仰也不迟。这其中可能也包括觉得信主是一个可以在生命尽头补救的决定,而低估了早早经历神同在所带来的改变和祝福。这里面也可能包含对灵性成长急迫性的忽视这种信仰观念上的偏差,因为有人误以为信仰是一种可以随时转换的选择,不必立即作出承诺。因为毕竟面对信仰的抉择,往往伴随着对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转变,很多人宁愿拖延,害怕改变现有的舒适区。
无论如何解读或揣测背后的原因,这种“等到最后才信主”的说法,其实是属灵拖延症的一种表现,即把终极决断无限期地推迟,错失了在现今生活中体验并实践信仰带来的真正丰盛与改变。
我们可以从四个角度提供一些思考:
1. 生命的无常与不确定性
我们常常以为生命是漫长的,可以按自己的计划一步步前行。然而,圣经提醒我们:“其实明天如何,你们还不知道。你们的生命是什么呢?你们原来是一片云雾,出现少时就不见了。”(雅各书4:14)生命的无常与不确定性,让我们无法预知明天与死亡,哪一个会先到来。我们可能计划着未来的种种,却忽略了今天可能是我们最后的机会。
许多人想着:“等我老了,等我享受够了,我再信主。”可是,谁能保证自己一定能活到那一刻呢?生命的脆弱和短暂提醒我们,信仰的抉择不能拖延,因为明天未必属于我们。
2. 拖延信主可能带来心硬
当我们一再推迟信主的决定,我们的心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刚硬。圣经中法老的故事就是一个深刻的警示。当摩西一次次要求法老释放以色列人时,法老的心却因骄傲和固执而刚硬,最终导致灾难临到他和他的国家(出埃及记7-12章)。同样,当我们一再拒绝神的呼召,我们的心也会逐渐变得麻木,甚至失去对神的敏感。一直到后面出现类似于神让法老心变硬的状况。 最终可能出现的状况就是:人故意悖逆神,神就任凭他们沉溺在罪中,使他们承受罪的恶果。
希伯来书3:15提醒我们:“你们今日若听他的话,就不可硬着心,像惹他发怒的日子一样。”拖延信主不仅可能错过神的恩典,还可能让我们陷入心灵的麻木和刚硬,最终走向远离神的道路“惹他发怒”。
3. “享受人生”与信仰并不冲突
有些人认为,信主意味着放弃享受人生,过一种枯燥无味的生活。然而,耶稣却说:“我来了,是要叫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约翰福音10:10)信仰并不是剥夺我们的快乐,而是帮助我们找到真正的满足和喜乐。

真正的“享受人生”不是放纵自己,而是在神的旨意中找到生命的真正意义。信仰让我们明白,生命的丰盛不在于物质的积累或短暂的享乐,而在于与神建立亲密的关系,并在祂的爱中找到永恒的平安和喜乐。
4. 最后的时刻未必有机会悔改
有些人认为,等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再信主也不迟。然而,这种想法是危险的,因为我们无法预知自己是否会有这样的机会。圣经警告我们:
“看哪,现在正是悦纳的时候,现在正是拯救的日子。”(哥林多后书6:2)
如果我们一再推迟信主的决定,可能会错过神赐给我们的恩典时刻。
路加福音12:20中,耶稣讲到一个财主的比喻,他计划着为自己积攒财富,享受人生,但神却对他说:“无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灵魂,你所预备的要归谁呢?”这个故事提醒我们,生命的终结往往出乎我们的意料,拖延信主可能会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
且不说不是每个临终前的病人都有机会被传福音,就我有限的算是极力给临终前的病人传福音的例子来说,我经历过失败 — 临终之人在最后的时刻未必有机会悔改。
劝勉总结:今日就是信主的日子
生命的无常提醒我们,今天就是我们信主的最好时机。不要让自己的心变得刚硬,也不要被世俗的享受蒙蔽双眼。信仰不仅关乎未来的归宿,更关乎我们如何在当下活出丰盛的生命。
让我们回应神的呼召,敞开心扉接受祂的恩典。正如希伯来书3:7-8所说:“圣灵有话说:‘你们今日若听他的话,就不可硬着心。’”愿我们都能在今日选择信主,得着那更丰盛的生命,并在祂的爱中找到真正的平安与喜乐。
让我们一同来祷告:
亲爱的天父,感谢你赐给我们生命的气息和今日的机会。求你软化我们的心,帮助我们不再拖延,而是今天就选择信靠你。愿我们在你的爱中找到真正的丰盛和满足。奉耶稣的名祷告,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