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晨靈糧6月11日Jerry长老:<“服事与行动”第3天:怜悯的神>

弟兄姊妹们:今天是教会40天的“爱在行动”的灵修系列的第28天,分享的是第六周(6/9-6/13)分享的系列主题“服事与行动”当中的第3篇《怜悯的神》。

据说,中世纪时有一位神学家质问上帝:“你为什么允许世界上有麻风病人这样悲惨的存在?”

上帝回答: “为了让世人有怜悯的机会。”

这个故事直指怜悯的本质——它不仅是给予帮助,更是人性光辉的体现。怜悯让痛苦者得到慰藉,也让施予者学会慈悲。 正如特蕾莎修女所说:

“爱的反面不是恨,而是冷漠。”The opposite of love is not hate, but indifference.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世界上的苦难或许无法完全消除,但我们的怜悯之心,能让黑暗处仍有微光。

灵修经文

“耶和华有恩惠,有怜悯,不轻易发怒,大有慈爱。耶和华善待万民,祂的慈悲覆庇祂一切所造的。”(诗篇145:8-9)

释经反思:

诗篇145篇是大卫颂扬神伟大与慈爱的一首诗。在第8-9节,他用四个词形容神:恩惠、怜悯、不轻易发怒、大有慈爱。这些词不仅描述神对信徒的态度,也显明祂对“祂一切所造的”的普遍恩典。

“怜悯”在希伯来文中是一个极富情感的词,源于母亲对子宫中胎儿的怜悯(rachamim)。神的怜悯,不是遥远的抽象情绪,而是贴地气并有具体行动的爱。祂看到我们痛苦时的眼泪,祂怜悯我们软弱中的挣扎,祂总是预备着张开双臂欢迎浪子归来。

现实应用:

在一个常以“绩效”为基础评断人的世界中,我们很容易将神的态度也投射成苛责或冷漠。但神的心肠却常常出人意外——祂不轻易发怒,却乐意赦免;祂不计较我们多少次跌倒,而是关心我们是否愿意转回。

我们若活在这样的怜悯中,也会成为怜悯的器皿。不再冷眼旁观他人的失败,也不刻意负面解读人家对我的亏待,而是主动伸出理解与宽恕的手。

今日行动建议:

  • 花一分钟默想:神在你生命中曾如何以怜悯对待你?写下来,感谢祂。
  • 若你身边有一个让你难以接纳或原谅的人,今天愿意为他祷告一次吗?求神赐你祂的眼光与心肠。
  • 主动关心一个最近遭遇困难的人,用一句温柔的话或一个拥抱成为他的帮助,让神的怜悯通过你流通起来。别忘了,也要如此多对待自己的配偶!

祷告:

主啊,祢是有恩惠、有怜悯的神。我们常常软弱、失败,但祢的慈爱从不止息。求祢将祢怜悯的心赐给我,使我也能用同样的温柔去看待自己、看待他人。在一个冷漠的世界中,愿我成为祢怜悯的见证人。奉主耶稣的名祷告,阿们。

参考:

  • 《LOVE LANGUAGES DEVOTIONAL BIBLE》2012 Gary D. Chap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