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課 解釋經文(一)

1. 解釋經文的重要

我們花二十幾個鐘頭來上釋經學,我們為什麼要花這麼多的時間呢?其實釋經學的中心就是正確分解真理的道,也就是提摩太後書所說的按照正義分解真理的道。我們在第六課上「找出主題」的時候,曾經舉過幾個例子。那裡講到一件遺囑的事情。這個遺囑上面寫著:「七十老翁生兒人言非其子也家產盡與女婿外人不得干涉。」女婿看了以為是「七十老翁生兒,人言非其子也。家產盡與女婿,外人不得干涉。」因此心中沾沾自喜。後來縣官卻判成:「七十老翁生兒,人言非,其子也,家產盡與。女婿外人,不得干涉。」如此一來,家產通通都歸了孤兒寡婦,女婿大失所望,但卻無計可施。這些例子告訴我們,如果沒有正確的解釋的話,我們常會聽錯人家的意思,甚至將意思完全的曲解。如果我們對於人的話語尚且需要小心解釋,才能正確明白他的意思;那麼我們對於神的話語,是否更需要謹慎呢?如果我們沒有正確的認識、沒有正確的分解,我們怎麼能夠明白神的心意呢?我們怎麼能夠正確的來傳講福音呢?我們怎麼能來分辨異端邪說呢?由此可見,正確的解經是如何的重要。

1.1 明白神的心意

現在讓我們來看幾段聖經,幫助我們明白正確的解經是多麼的重要。請看尼希米記第八章一到八節。請大家一齊來唸。請特別注意第八節這裡說﹕「他們清清楚楚地念神的律法書,講明意思,使百姓明白所念的。」可見,要能夠正確的明白聖經,是需要加以解釋的。這裡說的這些讀經的人,就是當時的文士和祭司。也就是相當於我們今天的傳道人。傳道人的一個主要的工作,也就是神所加給他們的任務,就是使信徒能夠明白聖經。怎樣才能夠明白聖經呢,這裡說要正確的解釋,也就是要把聖經講解清楚明白,使信徒們能夠明白認識知道神的心意是什麼。換句話說,他們要能夠明白神的心意,要知道神的旨意,必須要有人正確的將聖經解釋給他們聽。如果沒有正確解釋,就沒有正確的領會,因此就沒有辦法正確的明白神的旨意。我們常說,我不知道神的旨意是甚麼。其實,神的一般性的旨意早就在聖經裡面向我們顯明了。我們只要能夠好好的讀聖經,清楚的明白聖經的意思,就能夠正確的了解神的心意到底在哪裡。因為歸根究底,聖經就是神的話語,也就是神要向人表達的意思。能夠明白神的話語,自然就明白神的心意了。就像這裡所說的,「清清楚楚的念神的律法書,講明意思,使百姓明白所唸的」。

1.2 傳講基督福音

我們來看第二段的聖經,在使徒行傳第八章三十到三十五節。請我們一起來念。在三十一節這裡說,他說(就是太監說):「沒有人指教我,怎能明白呢?」於是請腓利上車,與他同坐。這裡講到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當我們在傳講福音給別人的時候,不只是讀讀聖經而已,還要講解明白。就像當時腓利對埃提阿伯太監所做的事情一樣。這太監雖然有機會讀神的話,但是他不明白所唸的是甚麼意思。這個時候神就差遣腓利去向埃提阿伯傳福音。在二十六節那裡,我們看見有神的一個使者對腓利說,起來,向南走,往那從耶路撒冷下迦撒的路上去。可見當時神已經知道埃提阿伯的太監他的需要在那裡,因此他就差遣腓利去向他傳福音。腓利所做的事情,就是將當時太監所念的聖經,解釋明白,使太監能夠知道他所念的是什麼。當他明白聖經意思之後,神的話語就發揮了功效,使他能夠清楚明白救恩,心裡受感,而接受耶穌作他的主。這也就是聖經所說的,神的話語一解開,就發出亮光。但是誰來解開呢?這救是傳道人的責任了。

1.3 避免真理偏差

解釋經文的重要,第三點就是避免真理的偏差。異端教派的產生,主要原因,就是在釋經的事上產生分歧。有些信徒心中會有一個問題:「為什麼異端教派說他們相信聖經,福音派的信徒也相信聖經,但卻產生出截然不同的教義呢?」其間的關鍵在於解釋聖經的方法上有差異。現在讓我們來看第三個例子。我們要看兩處的經文,第一處在約翰福音一章一節,第二處在約翰福音十章三十一節。一章一節這裡說﹕「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這裡其實講非常清楚明白,這個道是從起初就有的,而且是和神同等的,它具有神的一切的本性。第二處的經文在約翰福音十章三十一節,這裡說我與父原為一。這裡耶穌已經講的非常的明白,他與天父是有同樣的本質,同樣的地位,同樣的榮耀。從這兩段經文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其實耶穌就是神。他是自有永有的,他與父神完全一致。但是【耶和華見證人會】認為約翰福音一章一節並沒有証明耶穌是神,他們將「太初」一詞解釋為耶穌有開始,而按「道就是神」的文法結構,解釋說耶穌只具有某些神聖的特質,只是一位有能者,是受造中的一位,並非與神同等。他們也否定約翰福音十章三十節的「我與父原為一」這句話足以証明耶穌就是神。對他們來說,這段經文只說明了耶穌與天父有共同的目的與心意,但非具有共同的本性。另一個例子在哥林多前書十五章二十九節。天主教會根據這節經文認為死人仍可受洗,仍有得救的機會。這些教義上的分歧,都是因為釋經方法的不同而引起的。由此可見正確的解釋聖經,對我們辨別異端邪說,有非常大的幫助。

2. 解釋聖經的困難

聖經的信息,一方面可以說是簡單明暸,連沒有受過什麼教育的人也可以明白。但另一方面,它卻是博大精深,就是多年的傳道人以及博學的聖經學者,都難以明白全部的奧妙。聖經信息之所以困難,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因為它是神的啟示﹕神的心意自然是有限的人難以全部掌握的。加上聖經是眾多不同的作者作寫成,而且作者與讀者年代相隔相當久遠,不同時代的差異、地理環境的變遷、以及語言的隔閡等因素,使我們很難完全了解它的意思。

2.1 難以明白

聖經的困難以多種不同形式出現。歸納起來,可分下列幾大類:一:我不明白聖經在講什麼。例如我們剛剛提到的哥林多前書十五章二十九節「為死人受洗」該做什麼樣的解釋呢?又如耶穌在路加福音二十二章三十五到三十八節吩咐門徒說「沒有刀的要賣衣服買刀」又是什麼意思?第三個例子在馬太福音二十三章二十四節。那裡說:「虻蟲你們就濾出來,駱駝你們倒吞下去!」又是甚麼意思?

2.2 眾口紛紜

第二個困難是眾說紛紜,使我們念的人不知道到底誰是誰非?例如創世記六章一到四節說「神的兒子們」是指天使還是指塞特的後裔?又如啟示錄十三章十八節說六六六是指誰呢?有什麼特別意義嗎?

2.3 今非昔比

第三的困難就是時代的變遷。換句話說,聖經裡面的教訓今天仍需要實行嗎?例如一:提摩太前書二章八節:基督徒在聚會中要舉手禱告。我們今天仍然要舉手禱告嗎?又如羅馬書十六章十六節;哥林多前書十六章二十節;哥林多後書十三章十二節;帖撒羅尼迦前書五章二十六節;彼得前書五章十四節:這裡都提到我們要親嘴問安。問題是我們今天彼此見面仍然需要親嘴問安嗎?又如歌羅西書三章十八節說:妻子要順服丈夫。在今天婦女運動昌盛的時代,妻子仍然需要順服丈夫嗎?

2.4 字面靈意

第四個困難就是我們要按著靈意來解釋還是按著字面來解釋。例如啟示錄二十章四到六節說:基督要作王一千年。這一千年是指實在的一千年,還是指一段很長的時間呢?又如雅歌寫作的目的是什麼呢?是形容男女愛情親密關係?還是描寫基督與教會之間的關係?再如約翰福音二十一章十一節,那裡說門徒捉到了一百五十三條大魚,這個數目是不是還有更深遠的意義呢?

2.5 不合事實

第五個困難就是聖經所記載的常常和事實不太一致。例如約翰福音六章五十二到五十九節那裡寫著說,耶穌要我們吃他的肉喝它的血。問題是耶穌的肉怎麼能吃呢?他的血就怎麼能喝?第二個例子在約翰壹書三章六到九節。這段經文是否指出凡從神生的人就不犯罪、不會犯罪、而且不能犯罪呢?這樣的見解怎麼樣與約翰壹書一章八到十節相合呢?又如何與信徒實際的生活相符呢?

從上面所說的,我們可以知道,聖經的困難主要是因為原作者與現代讀者之間,存在著一個時代的鴻溝。解經的任務就是要在這兩者之間,建立適當的橋樑。就好比兩個不同時代的人要溝通,如同人站在金魚缸外看金魚一般。若要明白金魚缸裡金魚生活的情況,不能從魚缸外的觀點去看,必須進到魚缸裡才能夠了解。我們可以將現在的讀者比作金魚,活在一個具有現代化設備的金魚缸裡;聖經時代的人物同樣是金魚,但卻活在一個古老的魚缸中。若是現在金魚要明白古代金魚,就必須要設身處地的進到古代的魚缸中,附上代價去適應,才能夠了解對方的生活。因此釋經者的任務就是要建立一座橋樑,來溝通二十世紀的信徒與古時聖經時代的情況能夠結合在一起。藉著正確的釋經,來消除文化、歷史、語言、和地理環境的不同所帶來的差異,使我們今天能正確的了解聖經到底在說些什麼。下面的這個圖表就簡單的介紹了這個觀念。

3. 解釋聖經的方法

3.1 根據觀察的結果

我們在上第八課觀察經文的時候,曾經介紹過觀察、解釋、和應用之間的關係。觀察可以說是釋經學的基礎,解釋和應用必須建立在正確的觀察之上。因此正確的解釋必須基於正確的觀察。觀察到底是什麼呢?我們曾經提過,觀察就是讓我們找出聖經提到了那些事物。解釋則是找出聖經提到這些事物的意義。換句話說,觀察就是經文本身的所講的東西和事實,而解釋則是告訴我們這些東西和事實所代表的意思。因此我們在解釋經文之先,必需先有正確的觀察。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花了這麼多的時間來練習觀察的功課。簡單來說,我們對於經文的解釋,是根據我們所觀察經文的結果。

接下來我們要實際來說明,怎樣做解釋的功夫。如果大家有機會到基督教的書店去看看,,就會發現有許多解經的書籍。甚至對同一卷聖經,我們會看到幾本甚至幾十本不同的解經書。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每一個人對於聖經的解釋和觀察,都不完全一樣。譬如今天,如果我要求各位弟兄姐妹每人來解釋一段經文,可能每一個人解釋的結果都不同。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因為神的道是如此的豐富,沒有一個人能完全明白透徹,所以神要我們與眾聖徒一同明白基督的愛是何等長闊高深。可是我們今天上這個釋經學的目的並不是要大家都成為聖經學者,或是解經大師,而是幫助大家利用一些最簡單的方法,在看到一段經文的時候,能夠正確的明白它的意義,從而正確的來教導弟兄姐妹。因此我們會用一些實際的步驟來幫助大家解釋聖經。

3.1.1 有關定義—何為

我們會分三部分來進行。前兩部分和觀察非常類似,就是「何為」、「為何」、和「如何」。第一步是「何為」,就是有關定義的部分。當我們看到一段經文的時候,我們除了在觀察經文的時候所練習的六種觀察內容之外,還要對經文的字、詞、或句子進行定義性的觀察。也就是說,我們要問自己﹕這個字是什麼意思?這個詞是什麼意思?例如我們剛才提到的哥林多前書十五章二十九節,那裡講到「不然那些為死人受洗的,將來怎樣呢?若死人總不復活,因何為他們受洗呢?」我們就可以問自己說,死人在這裡是什麼意思?為死人受洗是什麼意思?那些人是什麼人?復活是什麼意思?將來是什麼時候?等等。這一步非常花功夫,但非常有用。這種定義性的觀察要到什麼地步為止呢?因人而異。總之當你覺得自己已經沒有什麼需要解釋的時候就可以停止了。

3.1.2 有關原因—為何,如何

第二步是「為何」與「如何」,也就是有關因果之間的關係。當我們看到一段經文的時候,我們可以問說﹕「聖經為什麼用這個字或是這個詞?為什麼聖經要這樣表達?聖經如何來形容這個觀念?為什麼要頒佈這個命令?信徒要如何來遵守這個命令?」等等。再以剛才那段經文為例,我們可以發出下面這些問題﹕「保羅為什麼在這裡講到為死人受洗的事情?他是對那些人講的?他們如何為死人受洗?他們為什麼要為死人受洗?為什麼這件事和復活有關?」等。當我們將第一步和第二步的問題都弄清楚之後,通常對這一段經文的意義也就認識的八九不離十了。

3.1.3 有關含義—影響

第三步是找出影響或重要性,也就是有關經文含義的問題。換句話說,當我們決定如何解釋一段經文以後,必須確定我這種解釋所帶來的影響有多深遠。我們可以問自己說﹕「這個句子這樣解釋的話,對整節經文或是整段經文有什麼影響?這種解釋是否在上下文有同樣的意義?是否對上下文解釋能夠彼此相符?這樣子解釋是否對整卷書的主題沒有矛盾?」最後我們要問﹕「這樣解釋對整本聖經是不是有彼此衝突的地方?」換句話說我們這一段經文的解釋,必須跟整體聖經的主題一致,不能夠因為解釋這段經文,而影響到整個聖經的和諧和完美。再以死人受洗的經文為例,我們可以問說﹕「如果這段經文表明死人可以受洗,而且死後仍然可以悔改得救的話,是否跟上下文的解釋一致?是否跟整章的主題相符?是否跟救恩的真理相通?是否跟聖經整體的教導相合?」如果所有的答案都是肯定的話,我們大致上可以確定,我對這段經文的解釋是正確無誤的了。

底下我們要做一些課堂的練習。請大家把羅馬書十二章一到二節的解釋寫出來。請利用我們剛才所教的從三個方面來進行﹕第一就是有關定義方面的解釋,也就是關於何事的問題。第二就是有關因果關係方面的問題,也就是為何和如何。第三就是有關含義方面的問題,也就是解釋對於整個經文的影響。請大家花點時間把這兩節的解釋寫出來,然後我們一起來討論。

練習﹕請大家將帖前2:1-16和2:17-3:13這兩段的觀察寫出來。

練習題參考答案﹕羅12:1-2

所以弟兄們,
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
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
是聖潔的,
是神所喜悅的.
你們如此事奉,
乃是理所當然的.(1)
不要效法這世界.
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
叫你們察驗何為神的
善良,
純全,
可喜悅的旨意.(2)

觀察

何人 弟兄們,我,神,你們
何地
何時
何事 勸你們,身體獻上,事奉,效法,更新變化,查驗
如何 我們要如何將身體獻上?(1,當作)
我們要如何事奉才是理所當然的?(1,如此)
如何能夠查驗神的旨意?(2,叫)
為何 保羅為什麼以神的慈悲勸他們?(1,所以)

解釋

1. 有關定義—何為

慈悲,勸,身體,活祭,聖潔,神喜悅,事奉,理所當然…
效法,世界,心意,更新,變化,查驗,善良,純全,可喜悅,旨意

2. 有關原因—為何,如何

保羅為什麼用勸而不用命令?
為什麼將身體獻為活祭是聖潔?是神喜悅的?
為什麼將身體獻上是一種事奉(敬拜)?是理所當然的?
為什麼效法世界和明白神旨意是不相容的?
心意要如何更新變化?
神的旨意總是可喜悅的嗎?苦難和逼迫來臨時怎麼辦?
如何將第一節和第二節連起來?
……

3. 有關含義—影響

如果獻為活祭代表主權上的轉移,是否可以將第一節和第二節連結起來?
如果世界代表抵擋神的風俗習慣、文化思想,是否可以完滿的解釋第二節?
我在今天當如何將身體獻為活祭?如何能夠不效法世界?
……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on "第十課 解釋經文(一)"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