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課 觀察經文(一)

這一堂課我們要來談一談如何觀察經文。我們先來做一個測驗。我知道你們中間有許多人是坐了長時間的火車或是汽車來上課的。你們在車上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前後左右的乘客是誰?是男是女?穿什麼衣服?年紀多大?身上有什麼特徵?其實這些都是觀察的工夫。一個懂得仔細觀察的人,雖然沒有和別人講話,單單從他人的外表就可以得到許多的資料。也許有人會問﹕我們上釋經學為什麼要來學習觀察經文呢?因為我們教的釋經學是融合「歸納式查經法」與傳統的釋經學所設計出來的一門課。什麼叫做「歸納式查經法」呢?顧名思義,它就是用歸納式的步驟去研讀聖經,是近代非常盛行,廣被採納的一種查經法。而在這種查經法裡面,觀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步驟。首先我們來介紹一下什麼是歸納法。

1. 歸納法

「歸納法」是從個別的事例或特別的情況推論至普遍性的結論。例如要了解男人,就得先從個別的男人開始,逐個研究,找出他們中間類同的地方,經過分析後歸納得出結論。同樣的,要研究聖經,必須從聖經本身開始,不是聽別人怎樣講解聖經,也不是看學者怎樣詮釋聖經。有一位聖經學者金斯勒說:「歸納式查經是一種從聖經著手,取材於聖經,以歸納出聖經原意的查經途徑。」這方法的重點是客觀的探索,不懷著先入為主的觀念,讓聖經本身說出它所要說的話。

1.1 從個體到整體

我們可以舉一個例子,請看創世記第五章1-20節。在在這二十節聖經裡面,出現了六個人物。大 家是否可以看出來,這六個人有什麼共同的特點?不錯,他們都活了八、九百歲,都生兒育女,最後都死了。因此從這20節聖經當中,我們可以歸納出一個結論,就是人不管活多久,最後都免不了死亡。這就是從個體的觀察得到一個整體的結論。一般來說,觀察的個體越多,所得到的結論就會越準確,能夠應用的範圍也越廣。所有科學方面的研究發展其實都是藉著歸納法來進行的。科學家觀察了許許多多的自然現象,將這些現象分門歸類,找出他們的共通點。然後將這些共通點用科學或數學的方式表達出來,就變成了所謂的自然律。

歸納式查經法主要的三大步驟分別為:「觀察」、「解釋」、與「應用」。他們解答三個基本問題:「這段經文在說什麼?」「它的意思是什麼?」「它對我有什麼意義?」底下這個圖可以說明這三個步驟的關係。

「歸納式查經法」是客觀的遵循著一些步驟與方法,從經文的事實與記載去回答上述的問題。由上面這個圖可以看出,觀察是解釋和應用的基礎。觀察越仔細,解釋就會越清楚,應用就會越準確。觀察錯誤,很可能就帶進錯誤的解釋,甚至產生錯誤的應用。

2. 演繹法

和「歸納法」相對應的,就是「演繹法」。

2.1 從整體到個體

如果說「歸納法」是從個別推論到整體,從特殊到普遍,那麼演繹法就是將一項普遍性的結論應用在個別的情況中,是一種從普遍到特殊的推論法,目的是要用一項普遍被接納的命題,去引證另一項較為特殊的命題或假設的真確性。

2.2 三段論

最明顯的演繹推理是邏輯學上的三段論證法。一個簡單的例子如下:

所有的生物都會死
人是生物
所以人會死

這就是所謂的三段論。三段論裡面有三個敘述句﹕第一個叫做大前題,就是這裡的「所有的生物都會死」;第二個叫做小前題,就是這裡的「人是生物」;第三個就是結論,也就是這裡的「所以人會死」。我們在使用演繹法的時候,要特別注意的地方就是前題要正確。如果前題錯誤,結論就會發生問題。很顯然,如果我們的大前題「所有的生物都會死」是錯誤的,那麼我們的結論「所以人會死」很可能也是錯誤的。又如果我們的小前題「人是生物」是錯的,那麼這個結論當然也不能用在人身上。(來9:27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後且有審判。羅3:23, 約3:16)

歸納法和演繹法之間的區別,可用下列的圖表來說明。

歸納法 演繹法
從個別事實到整體結論 從整體結論到個別事實
從果至因 從因至果
科學方面的推理 哲學方面的推理
可能性的結論 必然性的結論

那麼歸納式查經法和傳統釋經學有什麼不一樣呢?歸納式查經法顧名思義是採用歸納式的方法來研經。它鼓勵人不存偏見的去發現,去探討,去搜索經文本身的意義。它提供一種方法和路徑,盡量不依賴其他的幫助,而直接的從經文中發掘真理。

傳統釋經學則包含著一系列經過長久試驗而得的釋經原則,就如同科學定律是經過長久的觀察、實驗、和分析之後而得的自然法則一樣。它不但提供方法,更重要的是運用策略。藉著累積而得的經驗,知道某些經文需要採用何種原理去解說,因此它基本上是採用演繹法。下面這個圖表可簡單的說明二者之間的分別。

歸納式查經法 傳統釋經學
鼓勵人直接研讀聖經,讓聖經本身說出該說的話 藉著過去實驗所定的原理去解釋經文,使人明白聖經經文的意義
提供方法和路徑,使人可以直接研讀聖經的經文 提供策略,使人知道如何採用最合適的原理來解經;它也訂定標準,鑑定各種解釋的準確性與可信性
採用歸納法,盡量不帶有任何先入為主的觀念去讀聖經 採用演繹法,應用久經試驗後的釋經原理去解經

3. 混合法

「歸納式查經法」無可否認的是近代廣被採用的研經法,為許多信徒帶來了無窮的讀經樂趣。它的特徵是容易學習,使人一下子就可以投入經文中去尋索真理。然而正因為它的易學,有時會流於過分簡單,遇到較為艱澀的經文,就會使人不知所措,無計可施。

另一方面,「釋經學」往往給人一種印象,只適合一些受過專門神學訓練的人使用。它注重深入的解經原理,推敲原文的意義,使人可以鑽研聖經,是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及的專門學問。況且「釋經學」多注重闡釋經文,經常會忽略聖經信息的實用性。近代學者也看出這方面的缺欠,因此在著述中也比較注重應用的部分。

研究聖經或任何的學科,都不可能有絕對的歸納法出現,因為每個人在接觸聖經的時候,都會有意或無意,或多或少地帶有一些先入為主的觀念和假設。其實帶有「前設」讀經並沒有什麼不妥當的地方,而且沒有人可以不帶「前設」來讀經的。只要在讀經的時候,不要以「前設」為無上的權威來限定聖經的信息,乃是經常以聖經的信息來衡量「前設」的準確性。我們在第三課教釋經途徑的時候,所舉的羅得的例子就是一個鑒戒,告訴我們不可以用我們的前設來衡量聖經。

基於以上對於歸納法和演繹法之間的認識,我們就採用所謂的混合法來解釋聖經。它基本上強調解經必須要以研究個別的部分為開始,用歸納的方法去分析,研究,進而明白整體的意義。整體可指段落,章,書卷,甚至整本聖經。然後再將整體的結論應用在個別部分上,務求證實結論的真確性。以後根據這個新的結論再從個別的研究開始,再次用歸納的方法去分析、研究,達到一個更深入、更完整的整體結論。然後再將這整體的結論應用到的個別的部分上。如此類推,整個
混合式的解經法經過幾個循環後,所得的結論就會更為完備。有許多釋經學的原理原則都是這種混合法中的整體性的結論。

其實近代一些聖經學者早已發現世上沒有純粹的歸納式查經法,因此早已或多或少在他們歸納法研經的架構中,加進了經過實驗所訂定的釋經學的原理,藉此加強解釋部分的不足。這種在歸納法和演繹法中循環使用的研經法,正是我們這門釋經學所著重採用的。這樣一方面保存了歸納式查經法的易學性,另一方面又提供了嚴謹而實際的理論基礎。二者相輔相成,使信徒在自學研經時有路可循,並且對經文可以有更深入的了解和領受。

我們可以用剛才看過的創世紀第五章的例子來解釋這種混合法的用途。請看下面的這個圖。

歸納 ==> 演繹 ==> 歸納 ==> 演繹 ==> ……
人都會死 以諾沒有死 人都會死 的確如此
除非神接走

我們在前20節裡面得到一個結論,就是人都會死。因此「人會死」就成為我們的一個普遍性的原則。根據演繹法,一個普遍性的原則應該可以應用在個別的事件上,所以我們就試著將這個原則應用在聖經其他的地方。如果我們繼續從21節看下去的話,會發現有一個人沒有死,就是以諾。因此我們根據前面20節所得到的結論並不是普遍性的,需要修改甚至放棄。當我們一直看到三十一節的時候,會發現除了以諾之外,所有的人都死了。所以我們可以試著修改我們原來的結論成為「人都會死,除非被神接走」。當我們將這個新的結論在聖經其他的地方試驗的時候,發現它的確可以應用在任何地方,就像以利亞的例子。因此我們就可以將這個新的結論變成一個普遍性的原則,應用在所有的經文上面。這就是歸納法和演繹法循環使用的好處。

在實際做觀察工作的時候,我們有幾點事情要特別注意。第一就是我們應當將要研讀的經文從頭到尾先仔細的看幾遍,由我們前面學過的方法找出主題。觀察經文所花的時間會因個人的程度和經文的難易而不同。對初信主的人來說,有時候花兩、三天的時間或兩、三個鐘頭來觀察並不為多,但也許有的時候一下子就可以找到主題。一般來說都必需唸上四、五遍才找得到。這種工夫千萬不可省略,因為你觀察的越仔細,所得到的資料就越多,對於經文的了解就越容易。有些看起來難解的問題經過仔細觀察之後,答案會在字裡行間顯現出來。

我們現在來看一個例子。在路加福音第九章49到50節記載著﹕「約翰說,夫子,我們看見一個人奉你的名趕鬼,我們就禁止他,因為他不與我們一同跟從你。耶穌說,不要禁止他。因為不敵擋你們的,就是幫助你們的。」但是在馬太福音12章30節那裡耶穌又說﹕「不與我相合的,就是敵我的,不同我收聚的,就是分散的。」乍看之下,耶穌似乎是自相矛盾,怎麼一下子說是幫助你們的,一下子又說是敵擋我的。但是我們如果仔細看這兩段經文的話,就可以發現,他們所著重的對象不同。路加福音那裡是以門徒為主(你們),馬太福音卻是以基督自己為主(我)。所以對門徒而言,如果這個人不攔阻他們去傳福音,就是幫助他們了。但是對主自己而言,如果一個人不在基督裡面的話,就一定是在魔鬼裡面,決沒有中立可言。譬如當時的羅馬政府允許保羅自由的傳福音,因此在這件事上就是幫助保羅的。但一個人如果拒絕福音,不接受基督的話,就是與基督為敵了。所以一個表面矛盾的經文經過仔細觀察之後,問題就自然解決了。

因此觀察經文雖然花的時間很長,但這是值得的。因為一旦找到真正的主題,解釋經文就正確多了。我們不會誤解神的旨意,更不會將個人的主見加進去。我們在下一堂課會教大家如何實際的來觀察經文,有什麼方法與步驟。今天這堂課就在此結束。

練習﹕請找出三個聖經裡面普遍性的原則來。
請找出帖前2:1-16的主題和主題的描寫。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on "第七課 觀察經文(一)"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